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易博文
以前只听说过“好客”,这些年出现一个新名词,叫“宠客”。
例如,张家界有“公园门票站送清凉:一根冰棍,一份‘宠客’的滚烫心意”“优质服务用真情,‘花式’宠客暖人心”“用贴心和欢乐‘宠’游客一整个夏天”。当下,又有了“国庆中秋全员宠客,张家界服务不打烊”。诸如“导游天团,让石头会说话”“国际志愿者,沟通零距离”“悬崖‘蜘蛛侠’,最美清洁工”“旅游医生们正默默守护着大家的健康”等,不打烊的服务还真不少,在“宠客”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全国不少地方,同样有着精彩的“宠客”故事。例如《淄博派175超模美女指导游客,简直把游客宠上天》《哈尔滨旅游“火出圈”,“花式宠客”成硬招牌》等新闻。还有眼下形式多样的“宠客进行时”,例如山东曲阜免费开放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位2035个、陕西礼泉对外地车只纠违不罚款、甘肃敦煌市直机关食堂平价对外开放等,令人目不暇接。
为什么“好客”这个词不香了,得用“宠客”才够劲?两者有什么不同吗?
表面上看差不多,都是对游客好的意思,细细掂量还是不一样。“好客”用来形容热情友善,乐于接待来访者。而“宠”,常与偏爱、宠溺相连,意味着“他懂你所有的小情绪,接纳你所有的小任性”。
更直白地说,“好客”意味着平等,“宠客”则意味着超本地人的待遇。在爱的深度、对错误的宽容度上,“宠客”都超过“好客”,是对“好客”的迭代和升级。其实,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招待“客人”,本来就是要超过日常标准的。
风物长宜放眼量,消费环境好才是揽客的王道。在这一点上,各地都醒过神来了:打击假冒伪劣、欺客宰客只是最基本的工作,现在要做的,是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来了还想来,还想介绍亲友来。
“宠客”,意味着要提供更加贴心的服务。其背后,是本地人对外乡客宽容理解的博大胸怀、对他们“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共情和尊重。毕竟,人生地不熟,交通也好、风俗习惯也好,偶尔出点小岔子,总是难免的,不知者不为罪。
从“好客”到“宠客”,一字之变,更见殷勤。从中照见的,是服务理念的嬗变、消费环境的更优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今天我“宠”他乡客,明日他乡我受“宠”。我们的休闲旅游,不就更惬意了吗?我们的文旅市场,不也就更红火了吗?
责编:伍镆
一审:伍镆
二审:印奕帆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