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2025-09-23 10:2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政清] [责编:刘茜]
字体:【

吴政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其中,思政引领力位于“六力”之首。构建强大思政引领力,必须把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凝聚体系合力。一是健全思政领导体制机制。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通过试点区、试点学校、试点院(系)的分类建设、示范引领与经验推广,逐步健全涵盖宏观规划、中观推进、微观落实的“三全育人”长效机制,一体化打造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二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改革创新。发挥省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辐射带动作用,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机制、教学交流机制,建设好全省思政课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三是搭建协同育人平台。深化校地、校企及校际合作,推动各地全面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搭建课堂课后、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结合的协同育人平台矩阵,为学生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艺术活动、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社会实践等提供全方位条件保障。

增强课程引力。一是创新教学内容。活用各类思政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行业精神、职业精神、校史文化等有机融入学校思政课程,设计贴近学生认知特点的内容,增强课程亲和力。二是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互动式、体验式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将思政课堂延伸到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思践悟,提升育人实效性。三是深化数字赋能。借助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教学场景,激活课程吸引力。利用互动平台开展线上研讨,依托大数据,精准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提升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

锻造队伍魅力。一是切实弘扬教育家精神,厚植育人情怀。通过系统梳理教育名家事迹,开发教育家精神专题课程,分批组织教师赴教育实践基地开展沉浸式研学,引导教师从教育家的高尚情操和躬身实践中汲取养分,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厚植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教育情怀。二是以练好思政教育基本功为基石,提升专业素养。构建“培训+竞赛+教研”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一体化培养体系,定期开展专题研修、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技能大赛、红色教育基地研学等活动,建立教研共同体,组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研讨,推动教师持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三是当好领路人,强化示范效应。完善师德师风行为准则体系,建立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实现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定期开展“徐特立教育奖”“教书育人楷模”等师德标兵评选与宣讲活动,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提升品牌张力。一是深耕特色资源,构建特色化品牌体系。立足地域文化特色,将湖湘文化、红色基因等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打造“我的韶山行”等特色育人品牌,使思政教育更具本土温度与历史深度。各学校应紧密结合自身校史文化、学科优势等实际,探索特色思政育人模式,形成优质育人品牌。二是组建思政联盟,打造示范性品牌集群。推动成立“大思政”联盟,整合高校、企业、场馆等资源,构建全域思政育人格局。如推动学校与湘西十八洞村、洞庭湖生态保护区共建实践基地,形成“乡村振兴”“绿色环保”等示范性品牌矩阵。三是创新传播形态,借助新媒体技术手段,运用影视化表达、短视频传播等艺术形式,切实提升思政品牌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纪委副书记。本文为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民办中学德育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Z2024182)阶段性成果】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