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背景下科任教师落实学生安全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2025-09-22 18:00 [来源:华声在线] [责编:洪晓懿]
字体:【

刘田

摘要: 随着“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学生安全教育已不再是德育工作者或班主任的专属职责,而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承担的重要使命。科任教师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主要接触者之一,在落实安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旨在探讨在全员育人的宏观背景下,科任教师如何超越学科知识传授者的传统角色定位,深度融入安全教育体系。通过分析科任教师参与安全教育的必要性、现状与挑战,进而从意识提升、内容整合、方法创新、协同联动及评价激励等维度,系统探讨科任教师有效落实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与实施策略,以期为学生构筑更为坚实的安全防线,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全员育人;科任教师;安全教育;路径策略;学科融合

“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学生的安全与健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往往依赖于特定部门或班主任的集中宣讲与管理,存在覆盖面有限、渗透性不足等问题。“全员育人”理念强调将育人职责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要求所有教职员工均成为育人主体。在此背景下,科任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绝大多数,其课堂是实施安全教育不可或缺的前沿阵地。如何充分激发科任教师的主体意识,挖掘其学科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潜能,实现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常态渗透,已成为当前提升学校安全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课题。

科任教师落实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独特优势

科任教师落实安全教育是法定职责与育人使命的双重要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明确了全体教师在学校安全工作中的责任。科任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长,覆盖面广,其参与安全教育是履行法定职责的体现,亦是践行“教书育人”根本使命的内在要求。

时空优势:科任教师拥有固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能为安全教育的常态化、随机化实施提供便利条件。

情境优势: 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安全教育素材(如物理课的用电安全、化学课的实验安全、体育课的运动防护、地理课的自然灾害知识等),可结合具体情境进行生动、贴切的安全教育。

权威优势: 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对科任教师易产生专业信服感,教师结合学科知识进行的安全提示与指导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

观察优势: 科任教师能从不同侧面观察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心理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或个体问题,进行早期干预。

科任教师落实安全教育面临的现实挑战

意识偏差: 部分科任教师存在“安全教育是德育处、班主任的事”的观念,主体意识不强,参与主动性不足。

能力欠缺: 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对如何有效识别风险、应对突发事件、将安全内容融入教学感到困惑或力不从心。

时间冲突: 学科教学任务重、进度压力大,担心融入安全教育会挤占教学时间,影响主科教学质量。

机制缺失: 学校层面缺乏有效的激励、评价与协同机制,科任教师的安全教育贡献难以被看见和认可,导致动力衰减。

全员育人背景下科任教师落实安全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强化意识,树立“一岗双责”观念。学校应通过培训、研讨、案例分享等方式,强化科任教师“既是学科教师,也是安全指导员”的责任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安全教育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觉将安全育人纳入教学目标。

——深度挖掘,实现学科教学与安全教育的有机融合

内容融合:深入梳理本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精准识别可与安全教育结合的知识点(如科学课讲实验操作规范、语文课通过相关主题课文探讨生命意义与自我保护、历史课分析安全事故教训等),编写学科安全教育指导要点或案例集。

过程融合:在课堂教学、实验操作、小组活动、户外实践等环节,适时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培养学生安全习惯。例如,体育课前检查器材、强调准备活动的重要性;计算机课上讲授网络安全与信息道德。

评价融合: 在学科评价中适度体现安全素养的考察,如实验操作考核中包含安全规范执行情况。

——创新方法,提升安全教育实效性

情境模拟法:利用学科特点创设安全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应急演练(如化学实验泄漏模拟处置)。

案例分析法:结合学科相关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事故原因及预防措施。

项目式学习: 围绕某一安全问题(如校园防欺凌、交通安全设计)开展跨学科项目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安全能力。

微课短视频:针对特定安全知识点,制作短小精悍的微课程,利用课前课后时间播放学习。

——加强协同,构建安全教育共同体

与班主任协同:及时沟通班级中学生存在的共性或个性安全问题,相互配合进行教育引导。

与管理部门协同:积极参与学校安全预案的制定与演练,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

与家长协同:通过家长会、联系群等渠道,延伸安全教育至家庭,形成家校共育合力。

——完善机制,保障安全教育持续动力

培训机制:定期为科任教师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安全知识与教学策略培训。

激励机制:将科任教师落实安全教育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评优评先体系,对优秀案例进行表彰推广。

资源保障机制: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资源包、教学用具和支持。

在全员育人的时代要求下,科任教师已成为学生安全教育网络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节点。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不仅关乎安全教育的广度与深度,更关乎育人整体的质量与成效。科任教师需主动转变观念,提升能力,积极探寻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最佳契合点,学校也需从制度、文化、资源等方面提供坚实支撑。真正形成“人人讲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保安全”的育人氛围,共同守护每一位学生的平安成长,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筑牢安全基石。

参考文献

教育部.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日]佐藤学著:《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沈丽新著:《让学生看见你的爱》,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美]阿伦森著:《不让一个孩子受伤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作者单位:长沙市雅礼雨花中学

责编:洪晓懿

一审:洪晓懿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