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碧华
9月19日,首届“湘智兴湘”大会在长沙开幕。此次盛会以“智汇潇湘 湘智兴湘”为主题,承载着湖南上下对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人才高地、推动人才强省的殷切希望。
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推动地方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为中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南始终加快构建以人才为中心的资源统筹机制,强化“投资于人”的理念,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以“投资于人”理念推动“湘智兴湘”背后的深意何在?不妨先对该理念的实质本源和风向引领进行多角度的探究分析。
从经济学领域看“投资于人”,实质是从人力资本角度看待经济发展的动力,重点在通过提升人的知识、技能、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性,开发人的内在潜能,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将人力资源转化为可持续增值的人力资本。
从风向引领上看“投资于人”,其实早就有迹可循。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要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2025年“投资于人”首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也是促进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把资源统筹投资在人的身上,体现了对人才价值的深刻认知和尊重,展现出投资发展、投资未来的战略眼光。
从实质本源到风向引领,从经济学领域的概念界定到重要会议的明确要求、重要报告的内容彰显,无一不在释放“投资于人”对未来发展尤为重要的强烈信号。既然人力资本如此重要,应如何“投资于人”呢?揆诸现实,湖南给出了系列含金量颇高的政策举措答案。
从印发《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青年科技人才 奋力打造青年科技湘军的若干措施》,聚焦科研支持、生活保障等多方面给予青年才俊支持助力,到出台《支持顶尖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一事一议”实施办法》《关于推行“湖湘院士卡”的工作方案》等人才新政,为顶尖人才量身定制支持方案,赋予人才更多自主权,充分激发其创新潜能。这些政策不仅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更是传递出湖南珍视人才、投资人才的强烈信号。
不过,较之于“投资于物”,“投资于人”是一种着眼于未来发展的更长远投资,往往需要各方长时间持续不断的耐心投入,才能获得更有价值的回报。要让“投资于人”真正激发更多“湘智”活力,让“湘智”在更多战线领域“兴湘”,还需多管齐下、精准发力。
比如,强化产业筑基,吸引八方英才。既要找准定位,挖掘优势,做强“当家产业”的吸引力,又要抓住风口、激活潜能,做大“新兴产业”的聚合力,以形成“以产引才、以才兴产”的良性循环。比如,强化产教联动,培育来湘优才。聚焦“4+4科创工程”,引导高校结合发展办学、“贴紧”产业办学,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调整;鼓励校企密切联动合作,将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融合,培养更多契合地方发展、契合企业所需的“本土专业人才”。比如,持续优化生态,用好在湘人才。投资于人,要给予人才尽展其才的生态舞台。给予人才一定的“试错权”和“自主权”,让人才敢闯敢试,敢于啃“科创硬骨头”。同时,要依托“1+2”国家实验室体系、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等平台,为各类人才打造“创新共同体”。
从产业筑基“引才”到产教培养“育才”,再到生态优化“用才”,不难发现,湖南对各类人才的“投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以“投资于人”推动“湘智兴湘”,是一场着眼湖南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是将更多资源“好钢”重点倾斜于人才“刀刃”之上的生动体现。
期待首届“湘智兴湘”大会成为“智汇潇湘 才聚湖南”的新起点,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近悦远来,或扎根在岳麓山下搞研发,或活跃在湘江边上做项目,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发展事业。而这,将会写就更为精彩的湖南“人才故事”,成就各类人才与湖南发展更为美好的“双向奔赴”。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