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更为幸福

2025-09-17 08:5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汤建军] [责编:欧小雷]
字体:【

汤建军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湖南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残疾人友好型省份 推动新时代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残疾人友好型省份建设,奋力开创新时代湖南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局面,努力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加体面更有尊严更为幸福。

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跃升。当前,残疾人工作的许多领域已经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但距离“好不好”仍有较大差距。比如无障碍设施“有而不优”,就业服务“有而不精”,康复服务“有而不全”,社会认知“有而不深”等。《意见》从推动“有没有”向“好不好”跃升,其终极目标不仅仅是让残疾人生活下去,而是要让残疾人平等地参与和融入社会。

从“合规型无障碍”向“体验型无障碍”跃升。《意见》提出建立残疾人体验式督导工作机制,并将推进无障碍信息交流纳入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手机App、网站、政务服务平台的全链条无障碍改造。

从“生存型保障”向“发展型支持”跃升。《意见》要求全面增强残疾人自我发展能力、支持残疾人高质量就业、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要求将残疾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融入全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公共文化、体育、旅游设施等方面提供残健融合服务。

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赋能”跃升。《意见》重视对残疾人的赋能,为残疾人提供了从康复、教育、就业到社区生活的全方位支持方案,以促使其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导者”。要求积极开展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选树典型、推广经验,激发残疾人就业创业内生动力。

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意见》,把残疾人事业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的“大盘子”,在更高起点上回答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的时代之问。可以说,湖南此举既是对中央精神的精准落地,也是对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的积极回应。

推进“政策碎片”向“系统集成”转变。过去,残疾人支持政策常存在零敲碎打的问题,相关政策由民政、人社、教育、卫健、残联等多个部门各自出台,被按生命周期(幼、学、青、壮、老)和需求领域(康复、教育、就业、养老)切割,导致整体政策效果不佳。《意见》建构了覆盖残疾人全生命周期、全生活场景的制度矩阵。其核心要义是打破部门壁垒、政策碎片、资源分散,实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

多元协同: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元共治格局。政府“兜底”——对困难重度残疾人实行“政策找人”“补贴直达”;市场“赋能”——重点投资康复辅具、信息无障碍、适老化改造等赛道;社会“补位”——大力推进志愿助残服务。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社会有爱,三者良性互动,托举起“友好湖南”的宏大场景。

变残疾人友好型省份“愿景图”为“实景画”。落实《意见》要求,实现“湖南要成为对残疾人最为友好的省份,湖南人要成为对残疾人最为友善的人群”的目标,应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加大努力。

致力打造物理空间友好的“硬环境”。《意见》立足于全域无障碍,对交通出行、公共建筑、社区生活和数字生活等空间的无障碍建设进行了硬性规定,应积极培育残疾人友好社区、友好医院、友好学校、友好景区、友好商场、友好场馆、友好用工单位,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致力打造制度政策友好的“软环境”。《意见》要求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等机制,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长效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抓好工作落实。

致力打造社会文化友好的人文环境。《意见》要求全省公共文化场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提供无障碍及特色服务;讲好“友好湖南、友善湖南人”故事;持续开展爱心助残志愿服务,擦亮“友好湖南”品牌。

【作者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院长(副主任),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