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优良家风助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2025-09-11 09:5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龙慧] [责编:刘茜]
字体:【

龙慧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家庭成员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新时代廉洁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和道德支撑。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优良家风家教对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优良家风建设是涵养廉政文化的深厚土壤,是党员干部永葆政治本色的基础工程,是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重要路径。

用廉洁的修身之术夯实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家风正则政风清。传统家规家训中,“慎独”“克己”等修身理念,有助于构筑起第一道防腐堤坝。“四知先生”杨震、“悬鱼拒贿”的羊续、“不持一砚归”的包拯等,历代清官廉吏“正心明道”的修身智慧,“治官事则不营私家”的律己准则,无不彰显修身养廉的文化基因。廉洁修身具有双重意义,既是党员干部个人品德修养的内在要求,更是廉洁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党员干部要从传统家风中汲取精神养分,常修为政之德,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要“日省三问”问初心、问得失、问担当,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将廉洁自律内化为自觉行动,在面对利益诱惑时,能够坚守原则,守住底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用勤俭的齐家之法浸润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带头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古人云:“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重家教、守家训、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私德的重要体现。从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到左宗棠“惟崇俭可以助廉”,再到陈嘉庚“教子以勤,治家以俭”;从毛泽东“恋亲不为亲徇私”,到周恩来订立“十条家规”,再到谷文昌“清白持家、简朴本分、为民奉献”,一大批先贤和优秀共产党人,树起了良好家风,展现了人格魅力。“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良好家风滋养为政品德,家风不正就会祸起萧墙。领导干部既要管好自己,也要管好家人,防止“枕边风”成为贪腐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防止身边人把自己“拉下水”。要立好家规,与家人一道学党纪、明国法、定规矩,明确原则是什么、底线在哪里,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做到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以公济私。

用诚信的处世之道塑造正身明德的公仆形象。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诚信是传统家风的重要内容,更是政治品格的试金石。诚信家风与廉洁政风具有内在统一性,秉持诚信的处世之道,有助于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公信力和号召力。从罗荣桓要求家人和亲属“永远做老实人、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不要搞特殊”,到焦裕禄不准孩子看“白戏”的家规,无不彰显共产党人以诚立身、以信服人的精神品格。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诚信要求,需要做到“三个统一”:在价值取向上,筑牢信仰之基,把诚信作为政治品格来锤炼,达到党性原则与家风传承的统一;在履职尽责中,坚持言行一致,做到承诺有度、践诺有行,恪守法治精神与传统美德的统一;在服务群众时,秉持“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理念,以诚信赢民心,以实干聚民力,真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实现忠诚于党与取信于民的统一,筑牢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政治品格。

用敬业的立身之本强化践行初心使命的责任担当。党的干部必须勤勉敬业、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精益求精,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敬业,是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唯有敬业才能成就事业、实现理想。钱学森“严谨、严肃、严格”的治学家风、杨善洲心在人民利归国家的执着坚守、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报国家训,不仅是个人职业操守的体现,更是对“国之大者”的自觉回应。新时代党员干部唯有以敬业为犁,深耕责任之田,方能交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历史答卷。践行敬业精神,要把树立正确政绩观作为前提,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摒弃功利思想,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不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以实干实绩赢得群众口碑;保持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斗作风,秉持志不求易、事不避难的进取意识,在重大任务面前挺身而出。

(作者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吉首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湘西州委党校讲师)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