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做好新时代基层理论宣讲工作

2025-09-09 08:4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启峰] [责编:刘茜]
字体:【

刘启峰

理论宣讲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引导群众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理论宣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社会环境、传播技术及群众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基层理论宣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必须转变理念、创新方式,着力提升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直达基层、深入人心。

强化用户观念,由“通稿统宣”向“对象分众”转变。理论宣讲不能照本宣科、“一篇通稿打天下”,而是要根据不同对象采取差异化宣讲策略,把我们“想讲的”与群众“想听的”结合起来。讲好“贴心话”,在思想上激发共鸣。宣讲者要坚持人民立场,紧贴群众心声,保持平等交流姿态,根据受众差异设置理论深度和话语方式,避免刻板说教。要通过讲党史、讲变化、讲成就,廓清群众思想上的盲区、误区,增强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归属感,增进群众对发展的认识、对政策的认可;通过先后对比、古今对比、中外对比,讲透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的优越性,引导党员群众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讲好“百姓话”,在关注点上解疑惑。宣讲只有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切中群众关注点,才更容易被接受。要坚持调研先行,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结合群众所关心的现实问题进行宣传阐释。比如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应围绕医疗、社保、政务服务、产业振兴、乡风文明等城乡居民关注度高的改革措施进行讲解。讲好“通俗话”,在吸引力上下功夫。理论宣讲要构建大众话语体系,力求把深刻的思想讲鲜活、把生硬的理论讲生动。通过讲故事、讲身边的事,以事说理、寓教于乐,用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话阐释党的理论和政策。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项目建设主战场、乡村振兴新场景等开展沉浸式宣讲,增强宣讲的实践性和体验感。在组织形式上,可采取“领导干部讲政策、专家学者讲理论、先进典型讲实践”和“答问式”“互动式”“组合式”等宣讲模式,提升宣讲的整体效果。

强化传播理念,由“单向灌输”向“矩阵传播”转变。信息时代,必然是重传播的时代。人在哪里,传播就要指向哪里。融合线下宣讲与线上传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场)、“学习强国”线下体验空间等,打造常态化的群众性宣讲平台和载体。同时将线下宣讲与线上宣传结合起来,将宣讲内容制作成融媒体产品在网上二次传播,提升宣讲的覆盖面和到达率。岳阳市常态化开展“与理有岳·青年宣讲吧”活动,动员全市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轮流开展微宣讲,并将宣讲内容制作成融媒体作品在市级媒体专栏发布,大幅提升了宣讲的综合效应。打造群众“指尖课堂”。遵循新媒体环境下“碎片化、场景化、互动化”传播规律,聚焦微话题,制作微党课,开发短视频、动漫、H5等新媒体产品,通过网络矩阵式传播,打造群众理论学习“掌中宝”。利用县级融媒体中心媒体平台、村村通大喇叭、基层网格工作群和自媒体等载体,通过定期分发“理论能量包”、开办“云课堂”“直播宣讲”等方式,让理论课堂从“线下”走向“云端”。汨罗市元福村通过建立“元福新潮”微信群,引入60多位专家,开展线上讲党课近120堂,有力促进了该村发展。完善线上宣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内容生产、审核发布、评价反馈等线上宣讲管理制度,探索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手段,实现数字内容的分众化发送和定向统计、评估,开辟线上互动场景,支持受众参与评论互动,不断提升内容传播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强化系统思维,从“各自为战”向“协同发力”转变。把理论宣讲同政策宣传、知识普及结合起来,与推动基层政策落实和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建立上下贯通、部门联动、多元协同的工作模式,解决越往基层资源越匮乏、力量越弱、氛围越淡的问题。共享宣讲资源。上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基层宣讲工作的指导力度,推动宣讲资源下沉基层,为基层提供人才、素材、平台等支撑。协同推进宣讲。组织各级各相关部门加强重大主题宣讲的协作,构建领导干部带头讲、宣讲团主力讲、部门负责人专题讲、“千名书记讲党课”和青少年主题讲等多维协同的宣讲模式。通过宣讲比赛等形式,广泛动员参与,整合资源力量,共同打造精品。如岳阳市“与理有岳·新思想青年说”微视频大赛成功吸引了众多青年参与,有效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群体中的传播。整合人才队伍。充分整合区县内外宣讲力量和资源,推进送理论志愿服务,建立统一的人才队伍调配与培训机制。岳阳市通过开展部门单位“宣讲进基层”行动,动员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利、文化、科技等部门人员力量,结合行业政策展开宣讲,使多部门宣讲资源直达基层,积累了协同发力的宝贵经验。

(作者系中共岳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岳阳市基地主任、特约研究员)

责编:刘茜

一审:刘茜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