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爱民
近日,化学工业出版社推出《图解艺术百科》图书众筹项目,听取读者意见,针对图书的刷边设计发起投票。丰富的限定周边、精美的图书装帧、可收藏可阅读的属性……近年来,图书众筹逐渐成为实体书读者热衷的购书方式之一。
上述众筹是好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货不对板、延期交付、价格虚高的现象,让“众筹”变“众愁”,在阅读变了味的同时,也限制了行业的发展。
图书众筹的初衷,是通过互联网连接读者与出版方,以精准需求驱动内容生产。其优势在于打破传统出版的“闭门造车”模式:低门槛融资缓解资金压力,读者参与设计提升互动体验,预售机制降低库存风险。比如,故宫出版社《迷宫·如意琳琅图籍》以解谜互动形式创2020万元众筹纪录,正是内容创新的成功典范。但现实中,部分项目偏离了这一轨道——过度追求限定周边、装帧噱头,将众筹异化为“预售+周边贩卖”,内容本身乏善可陈。当读者以高的价格买单,却收获质量平庸的图书,众筹便从“双向奔赴”沦为“单向收割”。
内容为王的本质,是出版行业永恒的生存法则。知乎首例众筹图书《创业时,我们在知乎聊什么?》成功,源于优质UGC内容的聚合;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子公也三国·水浒原画礼盒》众筹破纪录,依托的是经典IP的文化积淀。这些案例证明,唯有以内容为核心,众筹才能成为出版创新的引擎,而非风险丛生的雷区。
当出版方以敬畏之心打磨内容,当读者以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创作,当平台与法律为良性生态护航,众筹方能成为连接文化与市场的桥梁。期待每一本众筹图书都能以思想的光芒照亮读者,而非以噱头掩盖内容的空洞。
(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委宣传部)
责编:刘畅畅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