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楚君 张羽潇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其中把“思政引领力”摆在教育强国建设“六力”中的首要位置。思政引领力是一个极具标识性的原创概念,既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定和理论逻辑,又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实践指向。思政是引领的价值根基,为引领提供条件支撑;引领是思政的实践转化,为思政提供目标导向。因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标、办学方向、根本保证、根本任务等维度,正确理解“思政引领力”的本质及其要求,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立足根本目标:
以思政引领力强化思想引导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建设教育强国必须“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这一根本目标,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战略根基,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政治灵魂,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价值航标;为提升思政引领力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实践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因此,要以思政引领力强化思想引导,激活思想政治工作对青年学生的引导效能,通过信仰引导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通过政治引导厚植家国情怀,立报国强国之志,矢志听党话、跟党走;通过价值引导明确人生坐标,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通过实践引导强化使命担当,在求知问学中增长见识,在勇于实践中提升本领,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绽放光彩,促进青年学生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锚定办学方向:
以思政引领力筑牢方向根基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办学方向是关乎教育事业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首要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道路以及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所决定的,也是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必然要求,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鲜亮底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了教育事业的根本遵循、道路根基和发展航向。
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为教育事业筑牢方向根基,保证教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更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征程中,清晰回答“举什么旗、定什么向、走什么路”以及“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前进”等重大问题,确保教育强国的正确方向和目标实现。因而,思政引领力,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定盘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进器”、培养时代新人的“动力源”,切实保障“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力量支撑。
把握根本保证:
以思政引领力加强政治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是党在百余年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的根本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更加充实,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正是党领导教育事业的生动实践与有力证明。
党的领导是思政引领力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确保其始终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展开;而思政引领力建设则是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重要实现路径,将党的领导转化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践动能,使党的领导在教育实践中落地生根,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障。面向未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教育事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和各方面,确保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方略贯彻落实到治校办学、教书育人的实践中。
聚焦根本任务:
以思政引领力推进铸魂育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多次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为思政引领力提供了价值坐标;思政引领力建设则通过铸魂育人,将立德树人转化为育人实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提出:“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全面发展,这是育人的真谛,也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德育不仅决定着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决定着智、体、美、劳各育的实践效能。因此,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需要以思政引领力推进铸魂育人,通过构建五育融合新格局,促进青年学生实现品德高尚、智力发达、体格健全、身心健康、审美高雅、热爱劳动的成长目标;引导青年学生在思想层面廓清认识迷雾、坚定理想信念,在价值层面厚植爱国情怀、站稳人民立场,在品德层面锤炼道德品质、陶冶情操志趣,在能力层面增长才干本领、砥砺奋斗精神,以实现全面发展。这既回应了青年成长成才的价值指向,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需求。
思政引领力体现教育发展的国家意志,关乎教育现代化的价值导向。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推动思政引领力的提升,确保教育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青年的信仰塑造研究”(23BKS157)阶段性成果,作者分别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基地、长沙理工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