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长株潭制造业高端跃升

2025-08-20 10:0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玉双] [责编:欧小雷]
字体:【

张玉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这个根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长株潭是湖南先进制造业核心集聚区和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长株潭制造业高端跃升,必须推动制造业在科技创新、数智赋能、要素流动上一体跨越发展。

聚焦科技创新,突破制造业发展技术瓶颈。一是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关”。实行“清单制”靶向攻关。由工信、科技等职能部门牵头,联合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中车株机等“链主”企业,动态发布长株潭制造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清单。健全“揭榜挂帅”激励机制。设立“新质生产力”关键技术突破专项资金,对成功“揭榜”并实现技术产业化的团队或个人,在科研经费、股权激励、人才荣誉等方面给予重奖,彻底打通从“实验室样品”到“产线畅销品”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在创新联合体共建上“破壁”。一方面,破除产研壁垒。围绕长株潭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支持“链主”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上下游企业组建“使命驱动型”创新联合体。另一方面,破除要素壁垒。依托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这一标志性工程,设立“长株潭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专门用于激励跨市协同创新。三是在知识产权运营上“增效”。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由行业协会和“链主”企业牵头,绘制产业专利导航地图,推动制造业从“规模优势”向“技术壁垒优势”升级。积极探索“专利许可收益权质押”“专利池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模式,破解中小企业“有知产、无资产”的融资困境。

聚焦数智赋能,推动制造业发展高效转型。一是争创国家级“AI+制造”融合先导区。可制定《长株潭创建国家级“AI+制造”融合先导区行动计划》,明确“一核两翼”协同布局:以长沙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核”,聚焦算法、算力与软件研发;以株洲高新区和湘潭经开区为“两翼”,分别主攻轨道交通、海工装备等领域的AI深度应用场景创设。二是构建“根云”式产业互联网生态。加快出台湖南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十五五”规划,对标三一“根云”模式,重点支持中车株机、中国航发南方等其他“链主”企业,牵头建设服务于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全产业链的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出台“上云券”“算力券”等优惠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上云用算提供支持。三是实施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专项行动。依托长株潭拥有的“三一”18号工厂、博世长沙、中联智慧产业城等多家“灯塔工厂”,由长株潭三市工信局牵头,定期组织“灯塔工厂开放日”和“数字车间现场会”。依据国家工信部关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的相关要求,设立“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券”,鼓励“灯塔工厂”的技术专家、通过认证的第三方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一对一”“入驻式”免费或低成本诊断服务。

聚焦要素流动,优化制造业发展资源配置。一是构建“跨域融通、精准匹配”的人才生态。探索建立长株潭高层次人才评价互认机制,打造“长株潭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为高端人才提供“一卡通”服务,统筹解决其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后顾之忧。二是打造“多元联动、精准滴灌”的金融平台。由省、市、区三级财政共同出资,发起设立首期“长株潭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基金”,定向扶持专注于高端装备、先进计算、新材料等领域的早期风险投资基金,重点支持从四大实验室、高校院所中走出的拥有颠覆性技术的科研团队和初创公司;同时建立有别于传统投资的尽职免责和长周期考核机制,为硬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资本后盾。三是建立“全域协同、高效转化”的循环体系。利用大数据,实时汇集三市工业固废产生源、种类、数量及处置能力信息,实现供需精准匹配,力求在现有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基础上,向更高水平迈进。探索建立跨区域固废转移处置的“生态补偿”和“利用指标交易”机制,以市场化手段有效平衡跨区域处置的成本与收益。

【作者系株洲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新质生产力视角下长株潭制造业新质化水平评估及推进路径研究”(XSP25YBC329)阶段性成果】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