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一个城市的整体面貌如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以一个外地人的视角去看更具真实性。近日,笔者“转悠”到了株洲醴陵,对这个县级小城留下深刻印象。
驾车进入醴陵,颇有赏心悦目之感: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路面整洁宽敞;从城区干道到偏僻街巷,除了个别地段略有阻滞,其余均畅行无阻。驾车的良好体验感还不止这些——市区中心地段有免费停车场,营业性停车场收费亲民:2小时收费只有8.4元。市区建筑最具标志性的莫过于陶瓷博物馆了,颇具瓷器外形和质感的建筑拔地而起、相互拱卫,无声地宣示着让当地人骄傲的过去和现在。醴陵陶瓷闻名遐迩,也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在城区几个瓷厂集中区,有几处游客可以“捡瓷”的地方:稍有瑕疵的瓷器堆成一堆,游客只要相中了就可以免费带走。这种别具风味的地方文化与周边山水、古雅书院相映成趣。徜徉于市区的大街小巷,还有不少令人惊喜的发现:各种风味小吃和“打卡地”、公共场所有免费的饮用水……
虽然是“浮光掠影”,但在一个初来乍到的外地人看来,这不就是理想中的幸福小城?
城不在大,重在舒适友好——这是城市发展的大势,也是最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要义。醴陵的实践,以其民生温度、文化厚度与治理精度,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提供了生动注脚。
以功能完善为基,让城市运行更从容。“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醴陵的“交通不堵、停车不贵”,正是对这一要求最直观的回应。在城区日常通行的顺畅与便利背后,是停车资源的科学调控。这份从容,源于对城市“基本功”的务实打磨。
以服务均等为要,让城市关怀更可及。免费饮水看似细微,停车区域的便利低价看似平常,却折射出这个城市对普通民众需求的真诚回应。这些细微处体现的公平与关怀,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刻度。
以文化赋能为魂,让城市特色更鲜明。醴陵依托千年窑火,将陶瓷产业之魂融入城市肌理:标志性建筑承载文化符号,“捡瓷”文化则创新性地将产业底蕴转化为民众可参与、可体验的独特文旅资源。这正是城市不可复制的身份密码与持久魅力。
不重“面子”轻“里子”,不在追逐“高大上”中迷失自我,用务实亲民的举措形成自己的吸引力与竞争力。这些,应该就是小城“大治”的样子。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