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市民对城建步伐充满新期待。如何让人民城市的管理彰显服务智慧、充盈民生温度,考验着治理者的智慧和能力。从构建组织体系、优化公共服务、形成常态机制入手,让高效治理融入市井日常,能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 “城市让生活更幸福”。
顺应时代之变,让城市有 “韧性”。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正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大规模增量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带来了城市管理之变、市民需求之变。强化组织引领,充分激活 “治理引擎”,把 “触角” 延伸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充分发挥组织在城市治理上的 “主心骨” 作用。
重塑宜居生态,让城市更宜居。城市治理的终极目标是优化公共服务、创造宜居环境、持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面对老旧小区改造、物业纠纷等 “城市病”,应坚持通过空间改造、科技赋能、文化浸润等方式,推动城市华丽嬗变。统筹建设智慧城镇、智慧社区、智慧园区,将科技手段融入城市治理,既解决传统治理方式效率低下的问题,也能实现从 “住有所居” 到 “住有宜居” 的品质跃升。
凝聚共建合力,让城市充满爱。城市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 “单打独斗”,要激发各类主体参与的热情,有效壮大基层治理 “朋友圈”,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形成治理合力。以党建为纽带,通过搭建平台、培育队伍、创新机制,推动政府、市场、社会、居民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治理,奏响共建共治共享的 “大合唱”。凝聚共建合力,关键还在于打破治理 “孤岛”,构建利益共同体。通过搭建协商平台、创新工作机制、培育共治队伍,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格局,进而实现治理效能的最大化。
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政策利民为民的重要体现。通过强化组织引领、重塑宜居生态、凝聚共建合力,让破解幸福之城 “密码” 的创新实践在各地开花结果。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李昆励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