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漫评:治理“村章乡管”乱象需厘清职责边界

2025-08-07 09: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高姗] [责编:印奕帆]
字体:【

图/文 高姗

半月谈记者在河南某县调研时,发现一件怪事:民政部早在2017年叫停的“村章乡管”,竟在当地出现新变种“铁箱锁章”。一些乡镇竟把下辖全部村委会的公章锁进铁箱,村民盖章,需先经层层审批,再找乡镇干部拿钥匙开锁。(8月5日半月谈微信公众号

早在2017年2月,民政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村民委员会印章由指定的符合条件的村民保管,这既是村民自治的具体事务,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直接体现。一枚小小的印章,承载的是组织的权威与信任。这种村章乡管的做法,折射出的基层治理中的权力错位与理念偏差。

公章归谁管,本应是常识。村委会的公章当然应由村委会保管,这是村民自治的基本要求。乡镇党委政府将公章上收,表面上是出于对村干部的不信任,实则是对村民自治制度的越俎代庖。权力的边界一旦被打破,带来的必然是管理效率的低下和群众办事的不便遇上管公章的工作人员不在,还要白跑好几趟。这样的服务,何谈便民?

这种懒政思维,本质上是对责任的逃避村级治理出现问题,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加强监督、规范引导,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收回公章。要防止村干部滥用公章,关键不在于管住章,而在于管住人”,健全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的村务公开机制、畅通的监督渠道,才是治本之策。而不是由乡镇政府以行政化手段越俎代庖,牺牲民主代价来实现所谓管理毕竟,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让公章的使用全过程公开透明,比乡镇政府代管更能有效防范风险。

村章乡管”,反映的是一些地方干部法治意识的淡薄和群众观念的缺失。公章虽小,关乎大义。一枚印章的归属,检验的是基层治理的成色。要避免村章乡管”这种越俎代庖的事情发生,就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真正厘清职责边界,尊重群众主体地位,让基层治理才能走上良性循环让农村发展充满生机与希望。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