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文婷
湖南省人民医院团委立足医疗行业,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引领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以“三青”为载体打造共青团特色品牌,构建起“坚定信念-岗位建功-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青年培育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筑牢青年思想政治根基
共青团是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政治学校,政治性是共青团的第一属性。医院团委作为全省卫生系统唯一的“党建带团建工作基层联系点”,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为载体,构建常态化的理论学习机制,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青年投身医疗事业的强大动力,引导青年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深化医改等重点任务中找准人生坐标。
坚持党建带团建,通过“青年大学习”、专题讲座、主题团日等活动,引领青年坚定理想信念。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规范团支部组织生活,定期开展团支部书记例会、述职评议考核,加强对团支部工作的指导与监督。培养青年骨干,强化榜样引领,将榜样示范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全国抗疫先进个人、党的二十大代表徐芙蓉作为团省委青年讲师团成员,多次进行主题宣讲,为青年树立学习标杆。
丰富实践载体,开展“读讲一本书”活动暨演讲比赛,构建“1+N”书单体系,突破传统读书模式,以演讲为枢纽,实现“输入-内化-输出”的闭环学习,成为发现、培养、锻炼青年人才的重要平台。
青年文明号:岗位建功培育青年人才
青年文明号作为共青团引领青年岗位建功、创先争优的品牌项目,始终激励着各行各业青年奋力书写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绚丽篇章。坚持将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与医疗质量提升、医德医风建设相结合,培育出既具湖湘文化底色、又彰显青春清正本色的医务工作者队伍,让青年文明号成为崇德尚廉、修德行医的先锋标杆。
青年人的价值不在于“几零后”,而在于“努力后”“奋斗后”。湖南省人民医院手术一部以“仁爱为本,慎独求精”为精神,以“提素养,讲人文,创品牌”为目标,立足岗位作奉献,荣获“2023年度长沙市青年文明号”称号;介入血管外科以“创青年文明窗口,铸介入湘军品牌”为主题,鼓励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被评为“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重症医学科肩负危重症患者救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灾难救援重任,以精湛医术守护生命,创造无数奇迹,2016年获评“湖南省青年文明号”,2023年获评“第21届全国青年文明号”。医院团委将青年文明号创建作为培育医疗青年骨干的强有力抓手,持续发挥榜样力量,引领青年弘扬文明风尚、岗位建功,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血液。
“青年志愿者+医务社工”:厚植医学人文底蕴
《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融合发展”,《关于印发医学人文关怀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强调,要发挥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在医患和谐中的桥梁纽带作用。这些政策为医院探索“志愿者+医务社工”模式提供了明确指引,从理论层面看,该模式是“社会支持理论”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从实践层面看,医务社工专业介入能有效破解志愿服务“碎片化”难题,借助志愿者广泛参与弥补专业力量短板,形成优势互补的服务体系。
开辟本土化服务路径,设立全国首个驻科社工站,连续六年开展“国际社工日”主题周宣传。完善社工人才培养体系,与湖南师范大学共建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实践基地,探索“医-校-社”联动服务模式。链接慈善资源,签订“善行湖南”等慈善项目,为患者提供资金帮助。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累计注册志愿者4000余人,组建11支志愿服务队,打造10大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赋能医院人文建设,“志愿者+医务社工”服务以医学伦理为基石,培养医务人员责任感,减少医患纠纷,彰显医学人文。通过社工个案研讨、叙事医学分享、医患减压小组活动等,深化医务社工与医疗服务融合,助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作者单位: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责编:潘华
一审:潘华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