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张英
今年暑期,《长安的荔枝》这部影片相当火爆,人们通过情节,在其中咂摸百般况味。“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中的寥寥数笔,则道尽了荔枝离枝后急速衰败的脆弱本质。这也恰如人之初心:一旦脱离滋养的枝干,便难逃迅速蒙尘腐烂的结局。所以,荔枝需保鲜,“初心”不可离。
何谓“本枝”?对荔枝来说,是提供营养的生命之树;对人而言,是滋养精神的根基、是不可废改的“初心”。鲜果易腐,初心难守。其中的道理赫然:初心一旦被权力、诱惑之利刃从“本枝”割断,人便会如荔枝般色香味俱变,进而陷入腐败的泥沼。
腐败案例的背后,往往有一个“从坚守初心到放弃初心”的畸变过程:权力过大、权力集中、监管漏洞,外部诱惑与侥幸心理交织,在贪婪的驱使下,“身后有余忘缩手”,最终落得个“眼前无路想回头”。比如国家能源局煤炭处原处长魏鹏远,最开始是一个对500元行贿都连声拒绝的人,谁能想到,他被带走调查时其家中发现了2亿元现金。在落马官员的忏悔录中也不难发现,虽违纪违法的方式手段因人而异,但“背离初心”是他们堕落轨迹的共同起点。
荔枝之腐,属自然不可逆。初心之变,却并非“天注定”。要守护好初心,就必须仰仗一整套“防腐体系”。
克勤克俭,“阳光”普照。清代孙嘉淦曾在《居官八约》中有言:“以清费廉取”,意思是务必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以保持清正廉明。官员慎独,固然可贵,但还要辅之以公众监督。如今各地的政务公开平台,就是为了让每一份权力都不运行于“暗室”,而是置于公众目光之下,让私心无处躲藏,腐败无处生根。
建立严密“冷链”系统,实现更好保鲜。无规矩不成方圆。现代监察制度与法规体系,正如一条高效冷链贯穿始终。刚性的约束,也为权力行使打造了一条“防腐通道”,确保“荔枝般鲜活”的初心在岁月流转中不失本色。
“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的荔枝,似一面明镜。当一个人脱离“初心”这棵“本枝”,腐败便如影随形,这是自然与人性共通的冷峻法则。正因如此,我们须用制度阳光驱散腐坏阴霾,始终不离初心,时时淬炼初心。
责编:刘畅畅
一审:刘畅畅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