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湖湘文化资源,提升高校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2025-07-22 09:3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吴胜辉] [责编:欧小雷]
字体:【

吴胜辉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明确了文化赋能思政课建设的鲜明导向。湖湘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蕴含着丰富且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高校课程思政通过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和湖湘文化传承创新的战略要地,湖南高校亟须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湖湘文化深度融入课程思政,提升育人工作实效。

坚持深挖与巧融并重,系统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的基石,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核心载体。湖湘文化蕴含着丰富精神内涵,是湖湘大地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湖湘文化中的历史文物、名胜古迹、杰出人物、经典故事等都可以成为高校课程思政的鲜活教材和案例。一方面,应组织专家学者、一线教师深入研究湖湘文化典籍、历史事件、杰出人物事迹,梳理出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如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心忧天下、坚韧不拔的道德风范,团结协作、文以化人的价值观念等。同时挖掘湖南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革命精神与理想信念素材,形成系统的湖湘文化思政元素资源库,为课程融入提供丰富素材。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湖湘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整体方案,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将湖湘文化思政元素巧妙融入各门课程教学中,如在艺术类课程中融入湘绣、花鼓戏等湖湘艺术元素,在引导学生感受湖湘文化魅力的同时,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等,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秉持守正与创新结合,全面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是课程思政的引擎,是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动力源泉。课程思政教学坚持守正与创新结合,既要传承经典讲授确保理论深度、注重价值引领的言传身教、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引导等传统教学优势,又要灵活运用情景模拟教学、项目式学习、数字化互动等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线上课程、虚拟仿真教学资源,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如制作湖湘文化VR体验课程,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湖湘文化的魅力等。引入项目式学习方法,如在《企业管理》课程设计“以曾国藩团队管理理念打造创新型企业团队”项目,通过经典讲授、观看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分组研究曾国藩组建湘军时的选人标准、激励策略与文化塑造逻辑。同时要求学生模拟湖南本土创新型企业场景制定团队建设方案,方案中系统融入“敢为人先”“重义轻利”“担当协作”的湖湘文化基因;教师可结合湖湘文化核心要义,解析方案中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的契合点,引导学生将其转化为团队管理的实践智慧,让湖湘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落地生根。

推动培训与交流互促,不断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师资队伍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决定课程思政成败的根本因素。一方面,可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学术讲座、教研活动等,提升教师对湖湘文化的认知水平和理解深度,增强教师挖掘和运用湖湘文化思政元素的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探索湖湘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此外,应建立教师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探讨湖湘文化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创新点,形成教学合力。同时邀请湖湘文化研究专家、非遗传承人进校分享经验,联动地方博物馆、文化企业等单位,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实践范例,助力教师拓宽教学思路,掌握运用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切实提升将湖湘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的能力。

强化组织与评价协同,切实保障课程思政实施成效。协同机制是课程思政的纽带,是保障课程思政有序开展的重要支撑。高校应构建多方联动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领导牵头,涵盖教务处、宣传部、思政部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各专业院系负责人的专项工作委员会,各院系分别设立专项工作小组,形成校院两级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构建多维立体资源供给生态。在校内,整合图书馆、档案馆、校史馆资源,建立湖湘文化数字资源库;在校外,与湖湘文化研究机构、博物馆、纪念馆等合作,共享湖湘文化研究成果与素材,为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丰富资源。构建多元全面评价体系,从学生评教、同行互评、专家点评等多主体视角出发,围绕教学设计的创新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效果的达成度等多个维度,对湖湘文化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进行系统性评估,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全面,为持续优化教学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单位: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湖南省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课题“湖湘文化融入湖南高校‘课程思政’研究”(XSP25YBC284)阶段性成果】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