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张英
日前,湖南发出“足球招募令”:为进一步推动足球运动的发展,发掘和培养优秀足球人才,组建高水平男子足球集训队参加湖南省足球联赛(湘超),面向社会公开选拔队员。目前已有长沙、永州、邵阳等地相继“摇人”。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随着“苏超”的爆火,全民足球运动如同一场“武林大会”,开始在各地酝酿。绿茵场上的风起云涌,经由民间的“祛魅”,与烟火气、平民化产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比如此次“湘超”招募对象,就包括了中学生至40岁社会各界人士,这样灵活的条件,显著降低了门槛——能来你就来,主打一个尽可能“全面激活”。
对“湘超”而言,“苏超”已经珠玉在前。所以“湘超”要做的,是如何蹚出自己的路径,踢出独有的风采。
模仿从来不难,难的是如何避免陷于“皮相”。比如“苏超”中的“一城一梗”,我们当然也能模仿,但符号堆砌并不等于情感共鸣,需要警惕的是浅层嫁接导致传播效应不显。对湖南而言,更需要将“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的精神,通过球员故事、战术风格,或逆风翻盘的赛场叙事来具象化,真正完成“湖南人是什么样子”的集体表达,最大限度地激活全民参与热情。
文旅融合如何不失度,也是一大挑战。比如,若赛事门票绑定景区门票,会否造成赛事期间景区服务超载?各景区怎样应对有可能汹涌而至的人潮,能否做到短期内服务质量的提升?这是需要未雨绸缪的事。
举办“湘超”的目的,是推动全民足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而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是构建足球生态的关键要素之一。因此,“湘超”必须聚焦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中小学专业教练的培养问题,并下足功夫。如果只停留于流量狂欢,而忽视了青训体系的输血,那么赛事的成效会大打折扣。
挑战,就是机遇,就是未来。脑洞大开、推陈出新,在全民足球运动中做好“湖湘应答”,那么“湘超”定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