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赋能政工路,创新驱动夕阳红——老干部政工工作开拓创新实践与文献参考

2025-07-11 19:21 [来源:长沙晚报] [责编:张岚]
字体:【

周燕

摘要:老干部群体作为政工工作的“银发富矿”,沉淀着深厚政治智慧与实践经验。本文紧扣新时代政工工作需求,深度挖掘老干部价值,从“传帮带”机制迭代、银龄智慧多维赋能、新媒体融合创新等方向,系统探索老干部政工工作创新路径。结合经典文献与前沿案例,构建激活老干部政工价值的全新范式,为注入“银发动能”、重塑新时代老干部政工工作格局提供实操指引。

关键词:老干部;政工工作;银龄创新;经验传承;实践突破

一、引言

在政工工作的漫长发展进程中,老干部群体宛如熠熠生辉的“活历史书”,历经岁月洗礼,积累了海量政治智慧、群众工作诀窍与复杂问题处理经验。步入新时代,政工工作面临数字化转型、青年价值观引领等全新挑战,如何打破“经验沉睡”状态,激活老干部的“银发力量”,构建代际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生态,成为政工工作实现质的飞跃的关键突破口。

二、老干部政工工作创新的逻辑支点

(一)经验传承的“时间价值”:跨越代际的实践智库

老干部在数十年工作生涯中,深度参与政策从制定到落地的全流程,在群众工作中积累了“望闻问切”的独特心法,面对危机时更是沉淀了“化险为夷”的实战策略。如《老干部工作的价值逻辑与实践转化》(2021)明确指出,老干部的“时间资本”是政工工作“以老带新”的核心引擎,可精准填补年轻干部“实践断层”——年轻干部懂理论但缺实操,老干部能通过“一事一讲”,把抽象政策转化为“乡村征地纠纷调解五步法”等可复制经验。

(二)价值引领的“精神坐标”:筑牢信仰的红色灯塔

在当下多元思潮碰撞的环境中,老干部历经风雨却始终坚守信仰,他们的奉献精神纯粹而坚定。《银龄精神赋能政工思想阵地建设》(2020)强调,老干部的“红色履历”是最生动的思政教材:抗战老兵讲述“半条棉被”的坚守,退休干部回忆“十年攻坚”的执着,能让青年干部直观触摸到信仰的温度,构建起具象化的价值坐标系,抵御“躺平”“佛系”等消极思潮侵蚀。

三、开拓创新的实践路径

(一)“银青结对2.0”:构建全场景传承生态

1. 实战导师制:课题化攻坚

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政工重难点场景,打造“老干部 + 青年干部”攻坚小组。如在老旧小区改造信访矛盾化解中,让老干部担任“总指挥”,带领青年干部实地走访50余户居民,运用“共情倾听—政策拆解—利益平衡”三步法,成功化解僵持半年的纠纷。此模式被《新时代政工传帮带创新案例》(2023)收录,形成“纠纷调解十八招”等可推广经验。

2. 云端传承:破圈式传播

搭建“银龄思政云平台”,老干部变身“知识主播”,用短视频还原《1998年抗洪政工动员实录》,以直播分享《我的政工生涯:从手写台账到数字化治理》,把“晦涩经验”转化为“青年爱听的故事”。某省老干部局试点该模式,单条“政工老兵讲初心”短视频播放量超百万,带动青年干部留言互动超10万条,实现经验传承“破圈传播”。

(二)“银龄智库”:激活政研创新引擎

1. 跨代际课题组:突破理论盲区

组建“老干部 + 高校学者 + 青年干部”跨代际课题组,聚焦“政工数字化转型中的人文温度保持”等前沿课题。老干部凭借“纸质政工时代”的群众工作经验,提出“线上服务要保留‘人工兜底’通道”等关键建议;青年干部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验证“70% 线上 + 30% 线下”服务模式的群众满意度最优。课题组成果《政工数字化转型的人文平衡论》(2024),为行业提供理论参考。

2. 个人IP矩阵:打造政工服务品牌

挖掘老干部个人特质,打造“特色政工IP”:“调解专家老李”“政策通王师傅”等。老李凭借30年信访工作经验,创建“三心调解法”(耐心倾听、诚心沟通、公心裁决 ),在社区开设“老李谈心室”,年均化解纠纷200余起;王师傅打造“政策微宣讲”品牌,用快板、顺口溜解读惠民政策,覆盖群众超5万人。个人IP带动下,政工服务品牌化效应显著,相关案例入选《基层政工品牌建设年鉴》(2023)。

(三)“银发赋能+”:拓展政工服务新边界

1. 社区思政轻骑兵:穿透基层末梢

组建“银龄思政宣讲团”,细分“党史故事团”“新时代成就团”等分队,深入社区开展“微宣讲 + 微互动”。北京某街道“夕阳红宣讲团”,用“老照片 + 新数据”对比,讲述“社区从‘泥泞小巷’到‘智慧社区’的变迁”,每场宣讲搭配“政策问答闯关”“红色记忆拼图”等互动,让思政教育从“被动听”变“主动参与”,年均开展活动80余场,覆盖群众超3万人,经验被《社区思政创新实践指南》(2023)推广。

2. 银龄志愿服务联盟:激活社会价值

整合老干部资源,成立“银龄志愿服务联盟”,涵盖“助企政策督导队”“文明创建督查团”等。督导队老干部凭借政策理解优势,深入中小企业,指导“惠企政策申报流程优化”,帮助企业年均节省成本10余万元;督查团聚焦文明城市创建,开展“烟头革命”“停车秩序整治”等行动,用“银发监督”带动全民参与。联盟模式被《银发志愿服务的社会价值挖掘》(2022)研究引用,成为政工工作服务社会的新样板。

四、文献参考与实践启示

1. 经典文献锚定方向

《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的代际协同理论》(2022)提出“构建银青协同生态是政工工作破局关键”,为实践提供理论框架;《新时代政工传承的介质创新研究》(2021)聚焦“新媒体 + 经验传承”路径,验证了云端传播的有效性,为数字化实践奠基。

2. 实践启示:打破“经验围墙”

老干部政工创新需摒弃“经验封存”“代际割裂”思维,通过场景化攻坚(让经验落地)、数字化传播(让经验破圈)、品牌化运作(让经验长效) ,实现“银发智慧”与“青春创造力”深度融合。唯有构建“传帮带 + 政研 + 服务”全链条创新体系,才能让老干部的“夕阳红”持续照亮政工工作“新征途”。

五、结语

老干部政工工作的创新,本质是一场“时间智慧”与“时代需求”的深度对话。以“银发赋能”为支点,撬动代际传承新生态、政研创新新引擎、社会服务新边界,方能让老干部的经验优势转化为政工工作的发展胜势。当“银龄力量”与“青春动能”同频共振,新时代政工工作必将突破传统藩篱,在服务群众、引领价值、推动发展中,书写“银发助力、代际协同”的崭新篇章,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永不褪色的“银龄活力”。

参考文献:

[1] 赵志刚. 老干部工作创新发展的代际协同理论与实践[M]. 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

[2] 孙晓梅. 银龄精神赋能政工思想阵地建设研究[J]. 政工研究动态,2020(12):18 - 21.

[3] 上海市政工创新研究院. 新时代政工传帮带创新案例汇编[R]. 2023.

[4] 李建国. 社区思政创新实践指南:银发力量的激活路径[M].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23.

(作者单位:长沙晚报社)

责编:张岚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长沙晚报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