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在湘企业科技创新 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5-09 07:4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希禛 雷冬娣] [责编:刘畅畅]
字体:【

周希禛 雷冬娣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列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2025年湖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全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科技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参与者,强化在湘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在湘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是全力推进湖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意义重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内在要求。企业身处科技竞争最前沿,科技领军企业更是处于全球竞争一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摆脱技术路径依赖意愿强烈,对技术创新的市场需求尤为敏感,能够精准聚焦制约自身及行业发展、影响国家科技安全的“卡脖子”技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迫切需要。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和紧迫感,其研发的科技成果能够快速与市场需求对接,实现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升级,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优化创新要素配置的关键所在。企业在市场中具有资源配置主导权,能够引导资金、人才、设备等创新资源向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等重要领域流动,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作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黏合剂、牵引者,能够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紧密结合,从而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创新整体效能。

近年来,在湘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研发效率显著提升。但也有一些企业创新动能不足、协同不深、转化不够、发展质量不高。比如,有的企业习惯粗放式发展,陷入低水平“内卷式”竞争,创新意识、要素储备不足,创新意愿不强;也有一些企业创新思路较为浅显,以跟随和改进为主,在前沿技术的基础理论、技术创新和赋能应用方面存在短板弱项,科技成果转化上“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不会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不够。鉴于此,应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推动在湘企业强化科技创新。

破解“内卷式”竞争,扩大发展空间。一方面,政府应积极作为,为企业营造适合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另一方面,企业应主动求变,通过创造性整合资源,实现更多全新形态的“生产要素”新组合。培育和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托校友回湘、湘智回归等多种方式,放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乘数效应;发挥好企业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推动更多创新资源、科研经费向创新潜力大、实际需求强的项目和团队倾斜,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坚定企业持续投入的信心,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确定创新主攻方向,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当前,世界各国对于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企业科技创新应向宏观拓展、向微观深入、向综合交叉发力。面向国家重大科技需求,确定创新方向,结合国家所需、发展所急、湖南所能,紧盯“卡脖子”技术清单,靶向部署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攻关,力争在集成电路、半导体、先进装备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推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同时聚焦人工智能、5G、3D打印、深海、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可代表湖南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新兴支柱产业集群。

构建创新联合体,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在湘企业应把握长沙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重大机遇,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借助中非经贸博览会、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探索国际科技合作的“湖南模式”。增强省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创新平台、产业链中下游企业等之间的深入对接,发挥大型国有企业的科创带动作用,牵头组建跨学科、大协作、高能级创新联合体,共同参与大科创平台建设、大科创攻坚计划、大科创孵化体系建设,打造“海量数据+丰富场景+科创平台”的中部地区科创成果产业化先锋。推行“企业出题、政策解题、平台答题、协同破题、市场打分”等技术研发模式,促使在湘企业成为重要的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的需求提出者、创新组织者、技术供给者、市场应用者。

加强创新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入融合。利用“湖南省高校成果转化二十条”政策落实契机,推动技术成果更快更好转化为产业成果。健全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股权融资支持体系,培育并发展科创基金等市场化投资主体,加快形成股、贷、债、保、担联动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依托国有主要投资平台整合科创资源,撬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面向国家需求,突出产业特色,布局关键核心技术。依托国家重大需求的引领作用,在半导体芯片、深空深海、核心种源等战略前沿领域,部署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基础性的科技攻关任务。聚焦“4×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重点产业倍增计划,谋划湖南特色产业创新图谱,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先进制造与智能计算等领域交叉融合创新。

(作者分别系湖南湘江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

责编:刘畅畅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