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
干部干部,干字当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安逸中干不成宏图伟业。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要用好干部考核“指挥棒”,用“硬考核”这把标尺量出差距、测出压力、考出动力,让干部从“推着干”到“抢着干”,从“过得去”到“争一流”,真正把“舒适区”变成“冲锋区”。
考核标尺“刻度要准”,量出干部“真水平”。考核标尺越精细,干部发力越精准。不能搞“一刀切”,科学研判才能查准病灶、对症下药。在干部考核中,要坚持分类展开,把经济发展部门和民生服务部门分开评,把业务骨干和综合岗位区别考,让“田忌赛马”变成“骏马争先”。注重细化指标,把“优化营商环境”拆解为企业开办时长、政策兑现效率、经营主体满意度等,让考核指标可量化、工作实绩可视化。要用好技术手段,引入大数据分析,对干部进行精准“画像”。
树起实干“风向标”,考核过程“盯得要紧”。考核不是“一锤子买卖”,必须强化日常跟踪,注重平时考核,切实避免“考前突击”赶进度、找门路、搞包装。为此,要牢固树立全周期考核管理理念,对干部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全流程追踪,定期给予评价,让平时考核作为最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动态跟踪考核的“指挥棒”效应。推行“周调度、月小结、季点评”制度,把年度目标分解成每天、每月、每季度的“施工图”,建立起季度“亮晒评”机制,对工作推进缓慢的干部及时施加压力、给予提醒、督促加劲,切实做到考核抓在日常、监督严在经常、实干成为常态。
激活担当“动力源”,考核结果“用得要硬”。如果考核结果只是“锁在柜子里”,实际工作中考用脱节、轮流坐庄、论资排辈,再好的制度也会变成“稻草人”。用好考核结果,就是为担当者撑腰,为创新者搭台,为奋斗者喝彩。所以,建立健全结果运用机制是干部考核工作的重要举措,“硬考核”必须配上“硬运用”,才能让干部有奔头、有干劲。
通过把考核结果与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培养培训等直接挂钩,真正实现“考得好的用得好”。通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营造“有为就有位,吃苦不吃亏”的良好氛围,助推各级干部在火热的实践中百炼成钢。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