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杨兴东
清明节前后,湖南各地举行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慰英烈、祭忠魂,激扬奋进力量。哲学家说,为国献身的英雄,是将生命价值发挥到顶点的人。静下心来重温英烈故事,知所以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
让怀念祭奠更具时代温度。5G直播将烈士陵园的青松柏翠传向千家万户,志愿者为墓碑描红的双手被镜头特写定格,“云祭扫”平台将数万份电子鲜花汇聚成数字花海,传统祭扫正在从物理空间向精神场域升维。这种技术赋能的纪念方式,不是对传统的消解,而是用时代语言重释英雄史诗。比如孩子们通过AR技术“触摸”烈士家书时,历史的温度穿透了岁月尘埃,让那些牺牲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碑文,而是化作可感可知的精神图谱。
让红色基因传承永葆热度。近期,各地积极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岳阳市的中小学将“清明祭英烈”与“行走的思政课”结合,让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走进孩子们心灵;株洲市茶陵县舲舫中心小学学生徒步缅怀英烈……这些创意表达不是仪式,而是用青春话语重构英雄叙事。当“Z世代”用他们熟悉的方式与英烈“对话”,“唯有牺牲多壮志”便穿透历史迷雾,在年轻一代心中种下信仰的种子。
让家国情怀增添人文厚度。全省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组织人员为5586名烈属代为祭扫烈士墓5922个,体现的是对牺牲者的最高礼敬。当工作人员将擦拭墓碑的视频发给远在他乡的烈属时,跨越时空的思念在数字空间完成闭环。这种服务不是简单的仪式替代,而是用制度化关怀将“崇尚英雄”转化为深沉的缅怀。这种缅怀让烈属感受到“亲人虽未至,敬意已送达”的深层慰藉,更让全社会明白:英雄从未走远,精神从未断代。
最深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纪念是奋进。英烈精神在时代传承中不断校准我们的价值坐标,红色基因在青春血脉中持续激荡奋斗强音,我们从历史的洪流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必将在新征程上续写更加壮丽的史诗。
责编:潘华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