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要躬身践行“三种精神”

2025-03-30 08:1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徐丹红 李灿辉] [责编:洪晓懿]
字体:【

徐丹红 李灿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让科学家同时成为教育家,充分发挥科学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将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等相融汇,提升教书育人质量”。高校教师作为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这“三种精神”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者,应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执着、“求真务实、无畏创新”的追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情怀,将践行“三种精神”融会贯通起来,大力培育和造就一代代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

躬身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传道授业、释疑解惑的“大先生”

高等教育的成效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高校教师躬身践行教育家精神,应以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于漪“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谦卑去当教师、做典范。坚持以学术造诣启迪智慧,将人才培养置于教学科研的关键环节,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所能教授给学生,努力将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与培养其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最大程度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激发其创新潜力,使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水平更好满足国家发展所需、社会进步所需;坚持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广大高校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当代大学生的个人追求始终与党的主张、人民需要、国家发展同心同向。

躬身践行科学家精神,争做探索创新、勇攀高峰的“大先生”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如果一个高校教师只搞教学、不搞科研,那么其教学水平注定难有亮点,学术造诣也难以升华,学术生命更难以长久。因此,高校教师应将科学家精神视为学术生命的灵魂,努力实现科研与教学的双向渗透、共同进步。像万步炎那样,“国家每一次给我的科研任务,我都尽我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到极致,做到最好”,像钟扬那样,“历经十六年的跋涉,将高原作为论文的舞台,书写着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努力成为高校教师践行科学家精神的旗帜。一方面,高校教师应坚守学术伦理,坚持以“坐冷板凳精神”对抗功利主义、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前沿科技发展为引领、以学校学科优势为基础,通过创造性研究和创新性实验不断拓展知识边界,进而造就更多新的领域、理论和技术,并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另一方面,应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深度激发学生探索欲,培养批判性思维,让科学家精神的“金种子”在大学生中落地生根。同时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坚持在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上发力,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聚焦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等领域,突破技术瓶颈、穿透思维壁垒、推动原始创新。

躬身践行工匠精神,争做敬业奉献、精益求精的“大先生”

工匠精神强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教师提升教学与科研质量的实践哲学,不论是打磨一堂专业课程、攻克一个科研难题,还是培养一名学生、干出一番事业,皆需怀揣匠人之心,多一些从容不迫、舒缓持重的心态,少一丝急功近利、焦躁不安的情绪。一方面,高校教师应以工匠精神磨炼自身,视专业为“骨肉”、视备课为“手艺”、视课堂为“作品”,以匠人之心反复打磨,通过精细化的教学设计、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持续性的改进提升,将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与精益求精的工匠态度转化为日常教学规范,努力追求每一环节的完美、实现每一领域的突破。另一方面,应以工匠精神打磨学生,坚持把因材施教和全面培养结合起来、把个体成长和社会进步贯通起来,引导学生在追求卓越中涵养工匠精神,为社会储备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教师还应以工匠精神扎根实践、服务社会,探索与企业共建“双师型”团队,全面打通专业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转化途径,破解技术难题、促进技术升级,推动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三种精神”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新时代高校教师应大力倡导并践行“三种精神”,始终将情怀与理性的统一、创新与坚守的平衡、宏观视野与微观耕耘的结合系于一体,做到心无旁骛深耕专业教学、百折不挠勇攀科研高峰、不遗余力培育高新人才,争做脚踏实地的教育家、实践真理的科学家、怀揣情怀的大工匠,努力培养出更多“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这既是高校教师的职业使命,更是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时代命题的庄严回答。

【作者均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湘江理论社科普及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新时代职业院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领域团队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ZH2021120201)研究成果】

责编:洪晓懿

一审:洪晓懿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