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生动的研学课堂

2025-03-28 07:1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朱永华] [责编:伍镆]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朱永华

春分过去,江南已是一派春耕生产的胜景。与繁忙的生产场景相映成趣的是,一些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田间地头,或观察新农人如何劳作,或亲自体验除草拔秧……的确,对于这些平日埋头读书的孩子们来说,忙碌的春耕不仅是普通的农事,更是生动的研学课堂。

客观而言,因为忙于学业,现在的孩子们正经历着某种“自然饥渴”。有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学生从未见过水稻抽穗,不少孩子认为棉花是树上结的“白果”。这样的调侃并非玩笑:有的孩子可以背诵大几千个英语单词,却分不清麦苗和韭菜,能熟练解答数学难题却搞不懂基本的庄稼生长原理——不知不觉中,一些沉浸在书山题海中的孩子失去了人类最基本的与土地对话的能力。

因此,走进户外、亲近土地,是今天的中小学生们的必修课。

必要性在哪里?听听一些带队老师的感慨:对于孩子们来说,走出书斋,融入大自然,观赏春天胜景,呼吸到山野间新鲜的空气,本身就对身心很有益处。基本的农事知识应该成为学生们的通识,亲临现场、实地体验是通读课本文字难以替代的。“只有深入田间地头,生物课本里的‘生态系统’才会化身为具象的蚯蚓松土、瓢虫治虫……”“只有在劳动中磨出茧子、走出血泡,才真正懂得‘粒粒皆辛苦’的分量。”

是的,虽然我们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但让孩子们获得基本的农业知识的感知依然必要,因为了解现实的生存环境、懂得物力维艰是他们未来人生的精神养料。并且土地蕴涵着五千年的生命哲学:“清明下种,谷雨插秧”的节气劳作,与“顺天时,量地利”的古老智慧遥相呼应;智能温室与二十四节气歌其实是基本原理一致的文明传承。也许,在这样体验研学中获得的智慧就是孩子们生命绽放的种子。

生动的课堂,就在司空见惯、近在咫尺的天地之间。亲爱的老师们,只要有时间,就带学生们去农村走走吧。当孩子们懂得蹲下来细心观察一株秧苗的生长,当年轻一代能读懂土地的语言,我们就可能真正找到了人才培育的密钥。

责编:伍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