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福
党的作风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自我革命中具有引领意义和内生作用的关键环节。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涵养为民情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和奉献精神,在其位、谋其政、守其廉。
秉持“以民为重”的权力观,锻造“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现实中,有少数干部仍存在权力认知偏差:有的将权力异化为晋位升级的工具,奉行 “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 的功利哲学;有的把权力视为个人私产,践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错误信条。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要心存敬畏,正确处理好权与责、公与私、情与法的关系,坚决抵制特权思想,在制度约束下规范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服务于人民。
践行 “民生为大” 的政绩观,夯实“一心为民”的执政根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意是干部政绩的试金石。对于党员干部而言,践行“民生为大”的政绩观,要自觉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真正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心怀“国之大者”,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用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赢得群众口碑。
树立 “枝叶关情” 的事业观,锤炼“以民为本”的优良作风。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就是要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的利益至上,提振攻坚克难、奋力拼搏的精气神。把个人的事业和毕生的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大局中,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主动走出机关、深入基层,把基层一线当作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的最佳“磨刀石”,通过与群众同甘共苦真正摸清实情、找准问题,增进与群众的感情、增强血肉联系,真正把 “以人民为中心” 的发展思想镌刻在行动中。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