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雨
面对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治理的复杂课题,基层党组织依然是凝聚群众的“主心骨”、破解难题的“桥头堡”。“欲筑室者,先治其基。”新时代党的制度建设,必须把握“精准供给、动态调适、温度执行”三重维度,让基层党组织既守得住规矩,又焕发出活力。
突出精准供给,务求“量体裁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制度的价值在于精准匹配基层实际,其生命力在于执行落实。制度供给须破除“一刀切”思维,建立起“需求清单—问题诊断—动态优化”机制。如重点乡村可探索实行“项目包干制”,城市社区则推行“红色物业联席制”,让制度如同中医“辨证施治”,既固本培元又对症下药。另外,要进一步提升制度供给的精准度,建立“下沉式调研+大数据分析”双轨机制,通过“屋场恳谈会”“网格走访”收集真问题,真正实现“群众痛点在哪里,制度就跟进到哪里”。
突出冷硬适中,务求“刚柔并济”。“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制度效能的大小,取决于执行的温度,制度执行需把握“法”“理”“情”的平衡点。各级党组织要用好考核的“指挥棒”,将群众满意度、矛盾调解率等纳入考核,培养既懂政策又通人情的“全科型”党员干部,让“有温度的党建”成为基层治理新名片。
突出动态创新,务求“与时俱进”。“变则通,通则久。”制度活力源自持续创新,以充分体现与时俱进的特点,积极与时代接轨。要将党建与发展融合起来,打破“坐而论道”窠臼,让新时代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各级党组织要把握“守正”与“出新”的辩证法,让基层首创经验及时上升为制度成果,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自我革新指数”。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