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奏出绿色发展和美乐章

2025-03-25 08:0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育麟] [责编:伍镆]
字体:【

刘育麟

农文旅融合发展正成为推动乡村绿色发展、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湖南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旅游资源,应积极构建“以农筑基、以文铸魂、以旅兴业”的发展格局,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走出一条具有湖湘特色的创新道路。

打造农文旅融合新业态,为绿色发展筑基。加强制度设计,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各地政府应联合多领域专家深入调研当地资源分布与特色,制定科学合理、契合实际、具有前瞻性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规划。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建议设立农文旅专项发展资金,确保资金精准投放至关键项目与重点区域;为农文旅融合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合理规划用地指标,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对参与农文旅融合的企业与经营者实施减免税收、税收返还等优惠举措,切实减轻其运营负担;通过举办项目推介会、发布投资指南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强化品牌建设,提升湖南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着重依托韶山红色文化、湘西神秘的少数民族文化、湘中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湘北水乡风情文化等及全省各地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资源,统筹推进农文旅品牌形象塑造、旅游产品设计、服务质量提升,并利用融媒体平台、旅游展会、文化活动等多种渠道进行广泛宣传。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农文旅融合业态。实施“农业+”跨界工程,发展创意农业、定制农业等新形态,比如在浏阳、安化等地建设数字农业公园,开发AR种田、区块链溯源等体验项目;支持江永女书、湘西苗绣等与现代设计结合,打造“湖南手礼”文创品牌;创新“民宿+”模式,在凤凰、崀山等景区周边发展民宿聚落,配套建设农耕学堂、星空露营基地;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重点培育多个省级田园综合体,确保农民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劳务报酬、经营分红三重收益。

延展农文旅融合产业链,为绿色发展助力。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林下经济,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此,应严控上游供给产品质量,推动农文旅融合供应链走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品质化发展之路。引导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建立农业合作社或产业联盟,实现规模化种植、养殖、加工;引导各地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推进产业全链条发展,从农产品种植、养殖,到加工、包装、物流,再到市场销售,形成完整产业闭环;建立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从土壤、水源、种子等源头环节把控,确保农产品绿色、有机、无污染。鼓励中游融合多种载体,实现协调发展。深入挖掘各乡镇生态农业特色,围绕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延长产业链,以景区全域化构建乡村旅游新格局,打造休闲农庄、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农文旅融合载体;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积极探索融合新模式、新路径,努力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拓展下游销售端口,推广直播电商等创新营销模式。打造“村播基地”,引进优秀电商企业、直播机构等,构建直播电商产业集群,生动展示各地特色农产品、自然风光、民俗文化,打造“新农人”个人IP、乡村文化IP,提升农文旅融合产业竞争力。

培养农文旅融合生力军,为绿色发展汇智。多维发力,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推动各地高校、职业院校与农文旅企业合作,开设“农文旅融合项目策划与运营”等课程,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参与实际项目策划和实践;举办农耕文化大讲堂,邀请行业专家、能人、乡贤等面向现有农文旅产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引导其提高文化素养、服务意识、管理能力;通过举办国际农文旅产业论坛等促进国际交流合作,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先进地区学习,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为湖南农文旅产业与国际接轨提供智力支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农文旅融合人才。对农文旅融合领域创业人才给予创业补贴、税收优惠,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子女入学等方面便利条件,积极组织开展农文旅融合项目招投标活动,为人才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组建农文旅融合产业人才智囊团。鼓励相关领域退休干部、教师、技术人员、专家等回乡定居,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发挥“余热”,吸引高端农文旅复合型人才来乡、离乡人群返乡投身农文旅融合发展;建立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服务乡村制度,探索实施共享员工、弹性用工制度。对于炎陵黄桃采摘节等季节性较强的农文旅项目,可通过共享员工方式,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参与服务。设立农文旅融合项目孵化器。为具有发展潜力的以农产品深加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乡村旅游服务等为主题的创业项目提供办公场地、设备设施、技术指导、资金对接等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

(作者系中共娄底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

责编:伍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