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事业单位青年职工肩负着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引导事业单位青年职工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认识和提升自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自我价值,是事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当今社会高速发展,事业单位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职工思想政治素养成为事业单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全面提升青年职工思想政治素养重在使青年职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高度的自信,传承好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好革命文化,践行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以基层党建为平台,提升青年职工优秀传统文化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基层党建是联系青年职工的重要平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层党建,既能增强党建的文化底蕴,也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年职工身上得到传承与创新。从传统文化中提炼与党建契合的思想,如“民本思想”与党的宗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党员责任担当、“以德治国”与党员以德为先等,增强党员的文化认同。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诵读经典、“红色家书”“家风家训”等,鼓励青年职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文化自信和专业素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廉洁典范,如包拯、海瑞、于成龙、林则徐等,弘扬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廉洁思想,强化青年党员的廉洁意识,是增强青年职工优秀传统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青年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党外青年职工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并善于运用青年语言讲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以现场教学为推手,增强青年职工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凝聚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独特思想和精神风貌。从革命初期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这些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革命精神,在新时代为推进文化建设提高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在引导青年职工传承革命文化的形式上,要从单一理论学习培训的固定思维中跳出来。现场教学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培训方式。现场教学将可以近距离触碰感知的现场变成课堂,令学员身临其境,激发学员的真实情感,将单纯灌输的讲授教学变成教师学员的互动交流。通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场馆、文化博物馆等,青年职工可以沉浸式体验革命先辈们在创建新中国过程中经历的气吞山河的革命历程,激发他们对革命文化的共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聆听革命故事、观看珍贵文物、参与互动体验,青年职工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做革命文化的坚守者。也有助于培养青年职工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励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于担当,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以志愿服务为依托,提高青年职工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力。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革命文化,最终的落脚点是要践行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何提升青年职工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关键在践行。志愿服务是青年职工践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实践平台,是培养青年职工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青年职工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青年职工参加文化传承、环境保护、灾害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可以更生动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直观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各个层面的呈现,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效提升文化认同感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志愿服务中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播者。青年职工通过创作与行业相关的文学、音乐、影视等传统文化作品,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是事业单位青年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好基层党建、现场教学和志愿服务等举措,全面提升青年职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使青年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建功立业,在为民服务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有所作为。
(作者单位:长沙市河道湖泊事务中心 )
责编:兰宇琪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