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卓娴
数字文化产业集聚是指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内容,通过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形成的具有高附加值、高融合性、高知识密度的文化产业聚集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湖南数字文化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音视频、动漫游戏、文博数字化等新业态发展迅猛,数字人、大模型、3D等技术应用不断创新,布局形成了马栏山文创视频产业园、湘潭昭山文化产业园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催生了众多新业态,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升级。在此背景下,湖南落实党的二十大“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要求,应积极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
强技术,以技术革新和先进装备应用,推动数字与产业深度融合。当前,数字孪生、人机交互、3R (VR、AR、MR)等高新技术与数字文化产业的融合、集聚与创新,促进了“文化+数字”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巩固。面对新质生产力加速文化产业提质增效的趋势,我省应以提升数字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降低创新成本、加速产业成果转化,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创新生态体系。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可控,摆脱数字技术封锁的困境,巩固产业集群发展优势,构建以虚拟制作技术、数字人、3D数字建模、游戏引擎等为代表的新型文化生产工具体系,为类人感知与认知领域的文化创意转化提供坚实技术支撑。同时,需深度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类脑智能、人机接口等新兴技术,迭代升级体感装置、智能终端、人机交互、高清显示屏等数字文化装备,实现技术型文化产业的智能化转型。
明路径,补链强链延链固链,不断提升集群规模效益。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具体到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主要表现为新质态的跃升、新类型的形成。我省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产业链日益完善,文化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例,园区以数字视频创意为核心,形成了涵盖创意、内容制作、储存、播发、交易的完整数字文化产业链,3800余家上下游企业“串”起数字文化产业链。为进一步发挥产业集聚推动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效能,我省应以“补链强链延链固链”为抓手,构建内容制作、存储、播出、交易、消费、服务、监管等全链条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圈,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链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加强“云、网、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大数据支撑、网络化传播、智能化应用的数字化文化产业链体系。重点围绕音视频、数字文博、人工智能、数字出版、数字文旅等新兴领域,吸引集聚创新要素,构建产业创新平台,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抓载体,做强园区建设,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园区作为产业集聚重要载体,在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和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发挥我省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作用,将音视频制作、数字动漫、文化旅游等细分产业做大做强,鼓励新业态、新模式利用园区场景先行先试。构建多层次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着力推动国家级和省级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研发中心,提升园区“科技浓度”。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的学科溢出效应和实验室平台优势,促进“园区、城区、校区”三区联动,对接高质量孵化器等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的全链条机制。
优保障,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释放文化新质生产力的潜力。构建数字文化产业生态是实现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路径之一。要持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政策体系,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培育高素质数字文化人才,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优化数字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格局,引导数字文化产业构建圈层式、差异化、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在“长沙强、周边弱”的数字文化产业空间分异格局基础上,依据地域接近、资源互通、产业协同等原则,推进周边市州、县市区数字文化产业合理集聚。充分发挥各市州中心地带的辐射和带动效应,适度引导相关资源、技术、投资分流,构建数字文化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支持设立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加快产业人才集聚,着力构建产业和人才融合发展生态。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立以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科研机构创新为主体,涵盖登记、质押、价值评估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解决数字文化版权确权、融资、交易等难题。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所。本文为2023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研究”(23JD069)阶段性成果】
责编:刘茜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