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武快评丨“AI公务员”来了,会不会砸掉“铁饭碗”?

2025-02-19 19:5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兴东 李博弈] [责编:伍镆]
字体:【

杨兴东 李博弈

伴随着横空出世的deepseek,深圳福田区近日推出70名“数智员工”,可覆盖政务服务全链条,满足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240个业务场景使用。个性化定制生成时间从5天压缩至分钟级,公文格式修正准确率超95%,审核时间缩短90%,错误率控制在5%以内。有网友吐槽:“再这么卷下去,年底评优要输给CPU了。”“AI公务员”来了,会不会砸掉“铁饭碗”?

“AI公务员”来了,砸掉的是“因循守旧”者的饭碗。在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掌握新技术为自己赋能,那就是新时代“文盲”。从技术应用角度来看,AI必然会淘汰重复性、流程性的琐碎工种。AI数智员工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公共服务的时空边界。试想,一个从不休假、不受情绪波动影响的“员工”,能全天候提供准确无误的服务,大幅减少办事排队的时间和窗口等候的焦虑。这种场景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体验的升级,更是一种社会秩序的优化。公共管理体系效率更高了,居民的烦恼少了,也能容纳更庞大的人口和需求,这是城市治理的一次跨越。

“AI公务员”来了,砸不掉有温度、有创造力者的岗位。机器出错的概率诚然更低,但AI效率再高,也难以拥有同理心,体会复杂事件背后的世道人心。比如福田区设立了明确的管理办法,将AI定义为辅助角色,并专门指定了人类“监护人”以指导AI运行,确保效率提升的同时有效防范潜在风险。以劳动仲裁的文书为例,“监护人”对文书的最终准确性和合法性仍需负责。人机协作而非替代关系,才是这一创新的真谛。

多年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我们处在爆炸式创新的前夜》中就谈到,“坚信,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必然走进智能社会”。深圳福田的尝试已经为全国城市提供了一个样板,但关键还在于找到技术高效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点。AI技术只是工具,其价值的发挥依赖于人。技术革新如何服务人、造福社会,这是走向“智能社会”值得长期思考的话题。

(作者分别系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中国政法大学经济学专业学生)

责编:伍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