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再红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乡村旅游也只有拥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才能持续吸引游客前来旅游,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因此,乡村休闲旅游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
当前,业界还没有专门针对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成熟技术路线,可以说都还在探索之中。我国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中还较多地存在规划不合理、效益不高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主要表现为:满足于上报。有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只看到政府对乡村振兴项目的支持政策,但是,规划方向不是依托产业、面向市场,不是根据资源条件、资金能力做设计,而是以虚空外壳圈钱与圈地。内容与市场或运营基本脱节,最终无法落地。这样的规划在乡村休闲旅游项目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囿于个人喜好。一些项目单位负责人、政府部门主管人员、项目投资人等,不懂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仅凭自己以往经验,或看到别人的亮点,就照搬过来。不尊重地域特性,凭个人喜好甚至是偏见决定项目的发展目标。这样做出来的规划,往往脱离实际,顾此失彼。个别决策人员为求政绩,只要求好看,追求高大上,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待到项目建成后,才发现许多项目是没有效益的,造血能力差。不能落地。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与其他行业规划有着较大差别,如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的主题定位、产业布局、休闲旅游特色、农文旅融合等。一些过去主要从事城市项目的规划公司,由于不懂农业、不了解农村,没有深入到农民中去,少有根据项目地乡村资源、产业基础、资金计划、农民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做出来的规划基本无法落地。没有产业。有的乡村休闲旅游规划,景观设计美轮美奂,但特色产业一个没有,涉及乡村产业规划中种什么、养什么、加工什么时,规划设计就只是一个大概。规划理念不接地气,水土不服,农民看不懂难以参与,或是中看不中用。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规划出现“规划人不知道产业发展,项目单位不知道怎么盈利”的现象。
乡村休闲旅游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横跨一二三产业、兼容生产生活生态、融通工农城乡的新兴产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有利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市民乐。因此,乡村休闲旅游规划的重点是围绕乡村产业发展进行创新设计。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产业布局创新。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事先要有一个清晰的产业发展思路。特别是在项目的功能分区、项目设置、开发时序、经费预算、效益分析等方面要做科学规划设计。要将项目的农业生产区、示范观赏区、农产品加工区、休闲旅游区等有机合理搭配,尤其是景观设计和体验活动场地,既要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又要充分考虑游客的感受。如农事体验、农产品加工体验活动,尽量就地取材,轻资产投入,在形式上进行创意运用。
产业主题创新。乡村休闲旅游开发关键在于定位,而定位必须立足产业,而非其他。相同的产业,在不同市场、不同发展阶段,其规划方向、发展模式与路径是不一样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主题定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给消费者一个来这里消费的理由。也就是说,有主题才会有方向,才会形成特色。没有产业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规划,再多的旅游活动设计也只是一盘散沙。主题定位不准的项目规划,在顶层设计上就等于出现偏差,效益不好甚至亏本就在情理之中。
产业旅游创新。很多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的产业基础是种植、养殖与农产品加工。脱离了农业,乡村休闲旅游就名不副实。但仅有种植、养殖是不够的。乡村休闲旅游需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当地的国家地标产品、特色产品、非遗产品等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就能形成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乡村休闲旅游规划主要设计方向是: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通过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休闲旅游体验活动的有机结合,解决农文旅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与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文化创新。乡村休闲旅游要充分挖掘当地产业文化资源,将产业文化内涵贯穿到具体的活动中去,规划设计要与产业文化科普教育相结合,要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放松心情等需求。规划除了要着重突出农业产业和休闲旅游功能外,活动设计要兼顾趣味性、参与性、体验性,体现“农”味和“乡”味,以多种形式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游客的需要。根据当地的不同主题活动或各种节日盛事来进行休闲旅游活动策划,充分展现当地民俗文化风采。
(作者系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高级农艺师、休闲农业专业教授)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