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凭什么将“不可能”变为“一定能”

2025-02-14 07:4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杨兴东] [责编:洪晓懿]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杨兴东

浩瀚宇宙,星辰大海,自古以来便是人类探索未知的无尽向往。从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到万户飞天的勇敢尝试,中华民族对浩瀚宇宙的憧憬与追求从未停歇。八十余年前,年仅二十四岁的钱学森便写下这段激情飞扬的文字:“你在一个晴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绝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如今,我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一个个“不可能”正在变为“一定能”。

据报道,近日,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已经确定,登月服被命名为“望宇”,载人月球车被命名为“探索”。这些充满诗意与壮志的名称,为中华民族逐梦九天的伟大征程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力量。

载人登月,是科技实力的彰显,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这些富有诗意的航天器名称,不仅仅是简单的代号,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浪漫情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月亮是神秘而美好的象征,嫦娥、玉兔、桂树等元素构成了人们对月球的浪漫想象。“望宇”体现了人类对浩瀚宇宙的无限憧憬,“探索”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正如屈原在《离骚》中所表达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名称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完美融合,让航天事业在追求科学真理的同时,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茫茫太空本来没有路,中国人蹚出了自己的路。我国航天人秉持“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2013年6月,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2020年5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拉开建造空间站序幕;2021年6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交会对接,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文昌成功发射……成功没有密码,有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敢于树起载人登月大目标,正是得益于这一步步的积累。

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望宇”“探索”,是中华民族对宇宙探索的浪漫表达,也是中国航天事业新的文化符号。它们激励着航天人不断追求卓越,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自己的文化而自豪。在奔赴星辰大海的征途中,中国航天人必将继续以坚定信念、顽强毅力和无畏勇气阔步前行。

责编:洪晓懿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