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调研10人陪同,下基层岂能“前呼后拥”

2025-02-13 16:1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郭元鹏] [责编:印奕帆]
字体:【

郭元鹏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了通报。其中,一起因“层层陪同调研”“陪同人数过多”的案例引发了关注。

据通报,2024年10月16日至18日,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一行3人赴某省两个县区开展劳务品牌建设工作调研。其间,对基层陪同人数缺乏严格把关,省、市、县、乡层层多人陪同,有时一个调研点陪同近10人。

显然,这种“前呼后拥”的场景,不仅严重增加了基层的负担,还扭曲了调研的初衷。正常的调研应深入基层、实事求是,与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面对面交流,切实了解问题的症结和实际需求。过多的陪同人员,不仅让调研变得繁琐和形式化,还可能干扰调研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在层层陪同的压力下,基层工作人员无法真实反映情况,甚至为了迎合调研组的思路而安排一些“作秀式”的展示,导致调研结果与实际情况脱节。

更为严重的是,通报中的这起案例,一些调研点与调研主题明显不符。“基层调研”变成了“游山玩水”。他们调研劳务品牌建设工作,却考察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清古街、千年古城墙等景点,这显然与调研目标背道而驰。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也使调研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到基层调研是为了摸清情况、促进发展,岂能成为到基层旅游享乐?

让调研回归本真,才能真正发挥调研的作用,为基层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加强对调研工作的规范和管理,明确调研的目的、范围和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调研计划和陪同人员标准,确保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效。其次,要树立正确的调研观念。调研不是“耍官威”或形式上的走过场,而是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解决问题。调研人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认真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此外,还要加强对调研结果的跟踪和反馈,避免只调研不落实的情况,确保调研成果能够真正转化为推动基层工作的动力和成效。

各地区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广大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好落实、服务群众。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