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创新经济学视角下湖南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探讨

2025-02-13 08:4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献春] [责编:洪晓懿]
字体:【

陈献春

核心提示

今年是湖南入境旅游发展年。抢抓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覆盖湖南的重大机遇,探寻以场景创新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旅游市场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场景创新已成为入境旅游突破发展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在场景创新经济学视角之下用好场景创新方法论,探寻以场景创新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之路,对于湖南而言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场景创新经济学和场景创新方法论的核心要义

场景创新经济学聚焦于深挖特定场景下消费者内心深处的需求,通过整合各类资源,精心构建独特且极具吸引力的消费场景,最终达成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最大化。场景创新经济学强调场景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载体,其核心观点可概括为如下四个方面。

一、场景驱动创新要素集聚。特定场景能够吸引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汇聚。例如科技园区场景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优惠政策和浓厚的创新氛围吸引大量科技人才与企业入驻,促进知识交流与技术合作,加速创新成果的产生。

二、文化赋予场景独特价值。文化是场景的灵魂,不同地域文化为场景注入独特内涵。比如西安古城墙周边以唐文化为主题打造的商业场景,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店铺设计、商品售卖与服务体验中,提升了商业附加值,增强了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

三、空间体验塑造经济新模式。注重消费者在空间场景中的体验,通过创新空间设计与场景营造,创造新的经济模式。如将废弃仓库改造成集艺术展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创意空间,为消费者带来独特体验,催生了诸如小众艺术展览、特色手工艺品售卖等新的经济活动。

四、需求导向推动场景动态演变。场景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进化。例如,随着健康生活理念兴起,健身场景从传统健身房向户外健身、线上健身课程、智能健身设备体验店等多元化场景转变,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健身需求。

场景创新方法论的核心,在于挖掘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潜在需求,通过创新产品、服务和体验,构建起与用户深度连接的场景生态。对入境旅游而言,就是要深入挖掘外国游客的需求,结合区域特色资源,创造出独特的文旅体验场景。

湖南入境旅游发展的场景创新经济学审视

近年来,湖南入境旅游增长强劲。2015—2018年,入境旅游从219.55万人次增长到365.1万人次,年均增长13.6%;外汇收入从7.99亿美元增长到15.2亿美元,年均增长17.4%。2019年湖南入境旅游破纪录净增加102万人次,全年入境游总量达到467万人次(其中外国人250万人次)。在三年疫情后经过艰难的恢复振兴,2024年湖南入境旅游再现强劲增长,全省接待入境游客322.4万人次,同比增长187.7%;入境旅客总花费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456.5%。亚洲客源始终占主体地位,日韩、东南亚游客成为主要增长极。

从场景经济学视角来看,湖南入境旅游增长的诸多数据体现出场景创新带来的积极影响。国际游客人均消费同比增长32%,夜间经济贡献率占比41%——这些增长得益于湖南围绕游客偏好打造特色旅游场景,如融入亚洲流行文化元素的演艺活动,吸引了大量亚洲游客。长沙入选“全球十大新兴旅游目的地”,张家界元宇宙景区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数字创新奖,为场景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湖南文旅场景创新的实践成果。一是数字文脉重构。比如马王堆汉墓XR剧场运用全息投影技术,生动复原辛追夫人生活场景,国际游客停留时长延长至2.6小时,衍生品复购率达65%。二是工业遗产活化。比如衡阳建湘柴油机厂改造将废弃厂房转型为“机械艺术公园”,举办亚洲青年蒸汽朋克文化节,吸引23国创意团队入驻。三是山水科技融合。比如张家界“元宇宙峰林”借助5G+AR技术,实现“阿凡达悬浮山”实时互动,欧美游客占比提升至39%,二次消费增长220%。科技与自然景观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旅游体验场景,满足了欧美游客对新奇体验的追求,拓展了国际客源市场。

湖南文旅场景创新的主要经验。在品牌创新方面,湖南文旅厅特邀张艺兴创作并演唱海外文旅推广曲《湖南摇叮阔》,全平台曝光量超5亿次。通过明星与文化元素融合,精准定位全球游客对新奇文化体验的需求,符合场景经济学中精准定位需求、创新品牌传播场景的理念。在服务创新方面,张家界优化通关、支付服务及景区标识国际化,打造“最宠游客城市”。构建便捷舒适的服务场景,减少游客阻碍,提升体验,增加停留时间与消费意愿,契合场景经济学中提升用户体验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在产品创新方面,举办周杰伦演唱会、厂“BA”、Z1无人驾驶挑战赛等活动,推出低空飞行、水上体验等新业态。满足不同游客群体,尤其是年轻游客对时尚、潮流、个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拓展旅游消费边界,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体现场景经济学挖掘多元需求、创新消费场景的理念。

湖南文旅场景创新的当前问题。主要有“三个不足”:一是文化转译不足。非遗体验多停留在表面展示,外籍游客深度参与率仅28%,未能构建起深度文化消费场景,没有满足游客对文化深度体验的需求。二是要素协同不足。文旅项目各自孤立,跨区域旅游线路利用率不足40%,影响游客整体体验和文旅产业综合效益。三是青年动能不足。亚洲青年创客参与度较低,国际文旅项目青年主导率仅12%,未能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动能,不利于场景创新持续推进。

以场景创新推动湖南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

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湖南省的国际航线密度、对外贸易投资、人文交流、“湘企出海”布局和入境旅游市场的重点都集中在亚洲。应统一思想认识,抢抓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覆盖湖南的重大机遇,全面落实《促进湖南入境旅游发展的十二条措施》,以场景创新推动入境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议抓好以下五项重点工作:

一、把长沙打造成为“亚洲青年创新之都”。长沙作为充满活力与朝气的亚洲城市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自2017年以来,一直是联合国“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举办地。应总结借鉴该论坛举办的成功经验,联合亚洲青年领袖论坛和亚洲青年联合会,精心策划举办亚洲青年达人场景创新合作交流系列活动,全面提升长沙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积极探索“网红城市”向“亚洲青年创新之都”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

二、实施亚洲青年达人合作交流计划,激发亚洲青年在场景创新中的强大动能。组织开展数字游民计划,在张家界、凤凰古城等地建设“国际青年创客营地”,为入驻的亚洲青年提供免租期政策及场景实验支持,助力他们将创新想法转化为旅游项目。成立跨境场景实验室,与首尔东大门设计广场、曼谷创意设计中心等亚洲知名创意机构共建“亚洲文旅场景创新联盟”,加强国际间的创意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创新思维碰撞。

三、实施湖湘文化解码工程,全力打造亚洲文明对话新载体。建立“湖湘文化元素数据库”,完成湘绣、醴陵瓷等核心IP的数字化转译,深度挖掘湖湘文化内涵,为文化传播与创新筑牢根基。在马栏山视频文创园设立“亚洲文化数字转译中心”,运用先进技术开发多语言文化解码算法,促进亚洲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构建起多元文化交流的崭新场景。

四、构建“三带联动”空间矩阵,形成覆盖全省的超级场景网络。着力打造湘江科创走廊,举办橘子洲元宇宙艺术节,将青年毛泽东诗词转化为AR沉浸剧场,生动展现湖湘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独特魅力。积极建设大湘西遗产廊道,推出崀山丹霞数字攀登系统,让游客通过体感设备身临其境地体验“地质演变”的神奇过程,大幅提升自然景观游览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全力推动长株潭都市圈发展,举办国际青年设计周,将旧城改造与亚洲美学理念深度融合,通过区域间的协同联动,构建起丰富多元、独具特色的旅游场景。

五、加快《促进湖南入境旅游发展的十二条措施》落地见效。在政策工具箱方面,设立充足的“场景创新基金”,对跨国青年团队给予研发补贴;试点“文旅创客签证”,允许亚洲青年在湘最长停留180天。在技术基础设施方面,建成覆盖4A以上景区的“文旅元宇宙专网”,确保时延低于20ms,保障各类科技应用在旅游场景中的流畅运行;开发多语种智能导览系统,支持83种语言实时翻译,满足不同国家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服务体验,为场景创新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在国际传播矩阵方面,在TikTok等热门国际平台设立#DiscoverHunan话题,扩大湖南旅游的国际传播力。开发“湖湘文化数字盲盒”,增强文化传播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在评价体系创新方面,构建“场景创新指数”(SEI),为场景创新提供科学、全面的评价依据,推动创新工作持续改进与不断发展。

(作者系亚洲青年领袖论坛首席专家,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责编:洪晓懿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