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数字化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

2025-01-30 07:0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彭雅婷] [责编:洪晓懿]
字体:【

彭雅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成学习型社会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教育数字化作为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助推器”,能够突破传统学习方式的不足,打破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理想学习场景,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让人人享有公平学习机会、优质教育资源及终身配套服务成为现实。

提供数字公共投资,营造良好学习生态环境。一方面,搭建教育数字化共享空间。根据本地区的发展需求和长远目标,制定专门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战略规划,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速打造智能交互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增强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对接与融合,助力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更新换代。拓宽教育服务的供给途径,以购买服务等手段引导社会力量投身教育数字化建设,保证数字基座搭建、教育应用开发、基础设施运维等教育服务得以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提供数字教育免费资源。注重资源库建设“便民性”和“实用性”,丰富免费资源的内容和数量,提升免费资源的内涵与质量,把优质资源方便快捷地推送至网络学习空间,为师生提供免费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推动农村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加强数字技术创新,满足多元目标群体需求。一方面,提供多元化的数字学习内容。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线上学习资源进行整合,从学前教育到老年教育,从学术知识到生活技能,为学习者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防止“技能固化”和“知识老化”。结合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打造家庭学习小组,为不同年龄家庭成员定制个性化的学习内容,营造家庭内部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不同职业类型、不同职业阶段提供不同内容,运用人工智能算法评估职场人士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技能水平等,提供与其学习诉求相适应的发展路径以及与之相匹配的课程、教学及其资源。根据特殊人群的需求,遵循“网络化发展、体系化课程、互助化教学”的“三化”办学模式,推动数字化赋能科普资源建设,扩大特殊群体教育资源供给,构建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创新多样化的数字学习方式。如在不同的地区、人群和机构之间构建“社群互动,共同学习”的生态圈,通过跨地区合作以及联通式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一种随时都能进行的互动性活动。

优化数字技术治理,完善学习型社会制度保障。一方面,加快教育数字化立法进程。严格监管线上教育机构的设立、运营、师资队伍、课程质量等,加强对线上教育课程内容的审核,防止传播有害思想、虚假信息以及侵犯知识产权的内容。建立教育数字资源共享的法律机制,规范数字教育资源的产权归属、共享方式、使用权限等,保障资源提供者的合法权益。给予边缘弱势群体更多关注,为弱势群体设立专项政策,保障其终身学习的权利和机会。鼓励教育数字化领域创新,为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课程资源创新等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建立教育数字化监测机制。加强对政府、教育机构、企业、社会和个人等多方主体的监测,推动教育的“数字善治”。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的教育数字化监测制度,完善精准教育、科学教育、依法教育机制,健全教育数字化治理体系。强化动态监测,实现教育数字化全程、全员跟踪管理。推动各地建立监测结果运用制度,形成运用监测结果的合力,助力教育数字化质量提升。

【作者系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本文为2024年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资助专项课题“数字化时代湖南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挑战与策略探析”(2024YKT10)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洪晓懿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