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律 刘艳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保障妇幼健康,合理配置服务资源。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少子化”问题给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带来了全新机遇和挑战。我省也面临新生人口走低、人口自然负增长、总和生育率不高等新情况,亟须主动适应人口形势变化,全面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展妇幼健康事业的指导方针,科学规划、有效配置、动态调整妇幼医疗资源,让广大妇女儿童“近”享优质资源,健康更有“医”靠,加快推动新时代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位统筹谋划,推动妇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人口要素是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石,出生人口减少首先影响妇幼医疗资源配置。面对妇产儿科医疗资源相对过剩的现实情况,需要优化存量用好增量,直面问题科学调整。一要优化资源分布图。利用大数据、卫星遥感等技术,进一步摸清全省妇幼医疗资源家底,构建或优化全省妇幼医疗资源分布地图并进行实时更新,确保各级各类妇幼医疗资源布局可知可感。二要加强专项规划。加强全省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相互衔接,深入推进《湖南省医疗卫生设施布局国土空间专项规划(2025-2050)》编制工作,调整设施点位,预留发展空间,增强设施布局均衡性。三要实行事前论证政策。对新增妇幼医疗卫生项目,由相关部门及第三方专家联合组成论证答辩委员会进行事前论证评审,减少资源错配和浪费。
精准数智赋能,推动妇幼医疗资源动态配置。数智化在资源配置中具有打破时空限制的优势,提升妇幼健康服务管理效率,应充分发挥其功能,实现全省妇幼医疗资源的实时合理调整。一是推进妇女儿童人口监测预测平台建设。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技术,实时更新全省育龄妇女、出生人口、儿童数据,定期发布省市县妇幼儿童统计和预测分析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创建医疗资源配置动态供需平台。根据孕产妇妊娠风险管理“五色率”、产科床位“使用率”、助产机构“分娩量”和儿科“就诊量”等,实时调整、合理增减妇产儿科机构数、医护数、床位数等。三是打造“互联网+妇幼健康”信息数据共享平台。积极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妇幼智慧医联体平台,加快实现上下级医院的远程协作与分级就诊转诊;加强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对妇幼医疗机构设施数量、服务质量、运行效率、满意度等进行定期评估。
因地制宜夯实妇幼医疗基层基础。医疗机构是推动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各机构应根据自身发展状况和优势特色,围绕“妇女生命全周期、儿童生长全过程”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加快实现妇幼健康从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既要推动各级机构错位发展。部属省属医院妇产科重点承担疑难危重症的诊疗任务;市州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妇产科主要承担妇女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门急诊、住院和急重症救治服务;县级妇幼保健院和综合医院妇产科根据实情进行资源整合,为县域妇女儿童提供方便可及的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又要夯实基层妇幼服务网底。加大基层妇幼保健服务投入,建立优质医疗人才下沉财政补贴政策;创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人财物管理政策,理顺医共体运营管理与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县域妇幼医疗资源和公卫资源的统筹管理。同时,延伸妇幼医疗产业链条。延伸产科产业链,开展产后康复、月子中心、医疗美容等,满足女性孕产后多样化需求;延伸妇科产业链,做好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女性亚专科医疗健康服务;延伸儿科产业链,加强儿童眼科、口腔、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等细分领域建设。
“引育用留”优化妇幼医护人才队伍。专业医疗队伍是保障妇幼健康最宝贵资源,应多管齐下构建全链条妇幼医护人才队伍发展体系,夯实妇幼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一是精准“引”才扩大增量。及时调岗分流产科富余医护人员至妇科等科室;建立儿科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儿科医护、儿童心理、儿童康复等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及团队。二是精细“育”才提升质量。推动中南大学、南华大学等省内高等医学院校加大妇产科、儿科学硕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工作站人才培养力度,在全省妇幼领域培养出更多学科领军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和基层紧缺人才。三是精心“用”才激发能量。包括建立健全城市妇幼医护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积极组织乡村妇幼医护人员不定期“上培”提升临床诊疗能力等。四是精诚“留”才盘活存量。包括进一步完善内部绩效考核与收入分配机制,调整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建立健全新时代妇幼医护人才队伍发展保障体制等。
【作者均系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分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洪晓懿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