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字之差看变化

2025-01-23 08:2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易博文] [责编:欧小雷]
字体:【

华声在线全媒体评论员 易博文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以前一直是要求“不低于4%”。中共中央、国务院19日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表述上有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变化:“不低于4%”变成了“高于4%”。

这个表述,出现在《纲要》的第三十四条,具体规定是这样的:“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预算拨款和绩效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高于4%。”

从“不低于”到“高于”,只有两字之差,但是由此带来的变化,可能是巨大的、激动人心的,而且是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的。

教育投入“不低于4%”,可以追溯到1993年。当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要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力争在20世纪末达到4%。这一目标,随后在多个重要政策文件中被重申,如《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体现了国家对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坚定承诺。近年来,随着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确保教育投入不低于4%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目标。

强国须先强教,建设教育强国。只有教育事业发展自身强,才能实现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对民族复兴贡献的强,实现教育国际影响力的强。这一切,都离不开经费的保障。强有力的经费保障,是支撑起教育强国的大厦,担当起高质量发展时代重任的必要条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高于4%”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在当下经济增长面临不少压力、各地财政支出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面对未来十年,仍然作出这样的决策,实属高瞻远瞩、难能可贵。

国家教育投入的增大,意味着人民教育负担的减轻,从而增强进一步减轻家庭教育负担的预期,一是有利于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二是有利于促进消费。消费取决于收入,同时取决于预期。预期未来教育支出少了,老百姓花钱的胆量就会相应大起来。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