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与担当政治品格的生动诠释——评《忠诚与担当: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走上革命道路》

2025-01-22 10:34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覃正爱 朱赞瑶] [责编:欧小雷]
字体:【

覃正爱 朱赞瑶

是什么让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走上革命道路?是什么让我们党的旗帜历经风雨依旧高高飘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阶段性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方涛副研究员撰写的《忠诚与担当: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人民日报出版社2024年出版)一书,给出了一个答案: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该书分“觉醒: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担当:铁肩担道义”“斗争:冲决世界之层层网罗”“忠诚:在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中建功立业”“弘扬:在党的伟大历程和新征程上践行忠诚担当”五个章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忠诚与担当的故事,是一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优秀读物。

该书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针对性。《忠诚与担当: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如何走上革命道路》一书的作者找准了问题,这就是初心使命与精神信仰等事关党的生命力的重大问题,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该书的针对性。一方面,针对初心使命进行论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历史主动,走出书斋,作民众的先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另一方面,针对精神信仰进行论述:历史无可辩驳地证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根本原因是找到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信仰,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再者,针对各种难题进行论述: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献身党和人民事业,就意味着要克服各种艰难险阻,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冲决世界之层层网罗”,与旧思想、旧势力、反动政权坚决斗争,为人民改天换地。

创新性。视角创新。该书各章讲述了毛泽东等人经过觉醒后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以及在思想的论争中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感人故事。通过故事阐释理论,以理论升华故事,这不仅带来了视角与方法上的革新,也显著提升了理论的深度与故事的感染力。内容创新。该书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构思内容框架,构建了一个从信仰觉醒、担当使命、勇于斗争、建功立业到传承弘扬的理论体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系统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与担当。表达创新。从“铁肩担道义”的李大钊,到“真理的味道有点甜”的陈望道;从“孩儿立志出乡关”的毛泽东,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从“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到“不惜惟我身先死”的邓恩铭……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这些红色故事大大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

通俗性。语言朴实易懂。为了让理论著作读起来更加容易,作者在书中穿插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以大众化的表达增加了该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进而使理论既讲得严谨,又讲得生动。故事相当感人。例如该书第三章第三节“在斗争中不怕牺牲”列举了大量革命先驱可歌可泣的故事,包括为维护工人利益被刽子手连砍七刀牺牲的林祥谦、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的陈延年、受尽日军几十种酷刑仍宁死不屈的赵一曼等。这些基于党史资料选取的真实革命故事,让读者在追寻红色记忆中得到启迪,增强理论认同。结论亲切自然。该书以生动的故事、清晰的史实、严密的逻辑说明了一部党史,就是一部为民担当、为民造福的历史。该书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得出的结论既亲切又深刻:“百余年来,忠诚与担当已经融入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中,体现在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

【作者分别系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二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印奕帆

三审:谭登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