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数字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1-19 08:3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谢娟 于倩] [责编:刘畅畅]
字体:【

谢娟 于倩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增长迅猛、数字音乐产业发展成效凸显,2023年全国数字音乐产业市场总规模达1907.5亿元。伴随《湖南省音视频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的落地实施,我省加快推进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为重点的数字文化产业生态链建设,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其中数字音乐产业发展面临业态较为单一、技术创新不足、人才短缺等问题。建议通过“四个强化”,加快我省数字音乐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数字音乐优秀作品创作。推动数字音乐优秀作品“早面世”。当前,已有多款基于人工智能的音乐作品创作工具得以广泛运用,如腾讯的“音乐创作助手”、网易的“网易天音”等。我省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音乐创作人员根植湖湘文化、运用AI等信息化技术创作推出一批数字音乐精品力作,重点打造一批彰显湖南丰富红色文化、特色山水文化的数字音乐原创作品。推动数字音乐优秀作品“走出去”。积极争取中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等国家级专业盛会落户湖南,建议与湖南马栏山数字文化产业嘉年华活动或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同步举办全省数字音乐产业优秀作品发布会,以会为媒,让数字音乐优秀作品“走出去”。推动数字音乐产业基地“建起来”。实施数字音乐企业扶持计划,探索将数字音乐标杆企业纳入全省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支持目录,支持省内平台型企业建设打造国内一流的数字音乐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一站式数字音乐平台、基地,逐步将马栏山文创园打造为国家级数字音乐产业示范园。

强化数字音乐新型业态培育。推动数字音乐新型业态“活起来”。大力开发基于信息化的新兴数字音乐服务,推动实施“数字音乐+”行动。比如在“数字音乐+旅游”发展层面,可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推动民歌、戏曲等传统音乐与在线音乐演出等数字音乐新业态结合,依托我省韶山、张家界等地特色旅游资源,精心打造一批音乐主题公园、旅游演艺新项目;在“数字音乐+会展”发展层面,结合全省文化艺术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一批音乐教育、音乐器材、音乐书刊等主题展会。推动数字音乐多元场景“用起来”。重点开展基于新技术新场景的数字音乐规模应用,比如在文艺展演领域,虚拟直播作品《梵谷星维-音乐Live虚拟演唱会》在第二届湖南马栏山数字文化产业嘉年华启动式上引发热烈反响。还可将数字音乐有机融入《国彩醴陵》等现代演艺,有序推进花鼓戏等湖南民间传统音乐与数字化技术结合。在音乐教育领域,中央音乐学院曾推出由人工智能伴奏、虚拟数字人主持的融合中国民歌、戏曲等多种元素的民族声乐组曲《中国十二生肖》音乐会,获得受众好评。我省亦可鼓励各音乐院校积极举办数字音乐演唱会,拓展数字音乐在教育领域的场景应用。

强化数字音乐产业技术创新。以科技化手段助推音乐资源保护性挖掘。可在现有非遗资源普查基础上,组建数字音乐资源(遗产)专项普查专家团队,完善湖湘数字化音乐资源数据库,统筹推进一批特色音乐遗产数字化展厅建设。以数字化工具推进音乐遗产创造性开发。借助三维模型构建、三维可视化呈现等信息化工具,实现音乐遗产的创新性虚拟展现,同时推动音乐遗产的创造性开发,可结合3D打印、数字雕刻等技术,制作系列湖湘数字音乐文旅产品。以开放化视野推动音乐产业数字化创新。加强数字音乐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围绕“音乐+科技”,强化省域、市域、校企、校地之间在数字音乐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合作,推动数智技术与音乐产业创新融合。以规范化标准赋能数字音乐高质量发展。以数字音乐科技创新为基础,加快数字音乐标准建设,加强数字音乐作品版权保护,推进数字音乐单曲登记、认证、音乐付费等工作的规范化。

强化数字音乐创新人才培养。加大数字音乐人才定向培养。以数字音乐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优化“校企联培”机制,实施数字音乐专项人才“订单式”培养。加强传统音乐本科专业改造升级。打造一支源于多学科交叉、适配数字音乐人才培养的“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探索支持音乐学院建设数字音乐现代产业学院,鼓励各高校音乐专业开设“数字音乐”特色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创新数字音乐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政校企协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重点推进基于人工智能的音乐专业教育教学场景应用,培养一批与全省数字音乐岗位相适配的高素质、应用型数字音乐创新型人才。

(作者均系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教师、湖南省音乐文化创新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刘畅畅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