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天林
2024年党中央持之以恒、精准施策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从年初开始,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常态化通报典型案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持续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出部署明确提出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中央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对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作出制度性安排。(半月谈公众号12月26日)
一系列硬碰硬、实打实的举措,让基层干部得以从繁复的台账、迎检、考核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用到服务群众、干事创业上。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形式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不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做“一锤子买卖”。
形式主义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常常以新的形式和花样出现,甚至有时会出现“不减反增”“先减后增”的现象。有的地方减负部署落实下去反而加重了基层负担,台账、留痕少了,但与减负相关的工作台账反而变多了,甚至搞减负工作大评比;有的地方把减负工作一股脑压给基层落实,频繁要求基层提交自查自纠报告,变相增加基层工作负担;有的地方刚一推动减负工作,就要求下级单位报成绩、写总结、树典型,为基层减负是假,好大喜功是真。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为基层减负必须常抓不懈,在落实上下足功夫,才能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形式主义的根源在于思想观念,如果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不到位,基层减负就难以取得实质性成效。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坚决杜绝装样子、搞花架子、盲目铺摊子,不搞不切实际的“自我加压”,设置“跳起来都够不着”的虚高目标,真正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的事。
减负但不减责,松绑但不松劲。要通过为基层减负,减掉“形式主义”之累,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工作导向。首先要找准基层减负的“靶子”,通过开展有针对性、时效性的调查研究,把基层干部群众的心理预期“底数”摸清楚,弄明白基层的负担所在。要切实从制度上解决上级“层层加码”、基层“照单全收”的问题,系统捋清基层单位履行职责事项清单,遏制住“责任状”“承诺书”“属地管理”等“权责不对等”问题,避免基层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一筐装”乱象。
同时,要加强考核督查检查工作的统筹整合,把基层从搞“应付式报表”“取巧性迎检”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的疲惫状态中解脱出来。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慎用“一票否决”“一考定终身”等一刀切做法,加强干部关心关爱、培训培养、暖心激励等,充分调动出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打消“干多错多”的思想包袱,把“应减之负”减下去,把“应尽之责”扛起来。
基层减负不是“一锤子买卖”,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要紧盯加重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坚决防止问题“反弹回潮”“隐形变异”,真正让基层干部腾出时间和精力多做一些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实实在在提高基层干部的获得感和群众的满意度。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