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香香 图/马皎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政府部门设置“便民服务站”“便民引导台”“便民窗口”等,将涉及群众的社保医保、个体工商等多个窗口办理的高频事项纳入服务内容,实行“一窗办”“自助办”“网上办”“掌上办”,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方便百姓就近办事。
然而,有些地方的“便民窗口”表面上设施齐全、标识清晰,可当群众满怀期待地前来办事时,却遭遇着种种不便,或是窗口无人值守,电话无人接听,或是工作人员态度冷漠,对群众的问题爱答不理,或是办事流程繁琐复杂,让群众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不仅违背了“便民窗口”设立的初衷,更伤害了群众的感情,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究其原因,主要是少数干部“庸懒散慢虚浮粗”问题突出,怀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放松了自我约束,在贪图清闲碌碌无为中“混日子”“耗时间”。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经常打交道的“窗口”干部,要端正思想态度,发扬“勤快严实精细廉”的工作作风,推广实施“证照分离”、政务服务“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措施,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