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斌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和家庭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中华优秀礼仪文化是新时代家庭教育的一座资源宝库,亟待我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文明礼仪之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强化研究整理,系统提炼中华礼仪文化优秀成分。中华民族自古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对东亚乃至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礼制分为吉嘉军宾凶五类,每类礼制有多种仪式和样态,人们在仪式中体味崇高、庄重、肃穆、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等多种情感。当下,顺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需求,实现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服务于文化强国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亟需关注的重要命题。以基础研究增强中华礼仪文化自信。应对《周礼》《仪礼》《礼记》等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经典,《左传》《论语》《孟子》《荀子》等儒家经典进行系统研究,去粗取精,批判吸收新时代家庭教育亟需的中华优秀礼仪文化养分,增强中华礼仪文化自信。以实证研究构建家庭礼仪教育体系。研究传统礼仪的道德内涵,为“仁”“敬”“诚”“和”等传统礼仪的道德内核赋予时代价值;梳理传统礼仪的仪式与礼节,构建新时代礼仪的仪式与礼节体系;大力推行礼仪素质教育,以礼净俗、以礼导俗、以礼化俗,促进文明礼仪风尚的形成。
强化行动自觉,推动中华优秀礼仪文化融入家庭教育。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中华优秀礼仪的弘扬和传承,对新时代家庭教育意义十分重大。广大家长应提高认识、强化行动。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精髓。如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中“礼之用,和为贵”“仁者,爱人”“尚辞让”“忠信,礼之本也”等道德思想,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家长们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将中华优秀礼仪文化教育融入其中,对孩子进行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重视言传身教。一方面,家长自己首先要有意识地学习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经典,具备合格的家教能力。另一方面,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做礼仪榜样,倡导和谐社会氛围和文明生活方式,做到以礼存心,使生活更愉悦;以礼谦让,使出行更平安;以礼敬人,使交往更融洽。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涵养做人的气节和骨气,成长为庄重持敬、彬彬有礼的人。
多方联动发力,让中华优秀礼仪文化“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动、转化为习惯”。中华优秀礼仪文化融入家庭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当前,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样,要让中华优秀礼仪文化在家庭教育中“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动、转化为习惯”,需要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发力。加大政策供给。如将“崇德尚礼”主题活动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送到群众身边;将遵德守礼的内容纳入文明家庭评选标准等。加大舆论引导。新闻媒体可对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进行调查采访,对中华优秀礼仪文化融入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成果、推广成效进行广泛宣传,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大组织指导。妇联、工会、共青团、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可通过打造家长学校、创新家教品牌等对中华优秀礼仪文化融入家庭教育开展系统指导,推动家长争当优良家风的先行者、助推者、传承者。加大礼仪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应主动推进中华优秀礼仪文化进校园、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材,通过日积月累、久久为功,营造家校共建的良好氛围,营造敬礼、懂礼、守礼社会氛围。
【作者系湖南女子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中华优秀礼仪文化融入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研究”(23JD066)阶段性成果】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鲁红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