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涵养文明乡风民风、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提升乡村文化数字化水平、加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培养,就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文化动能。
涵养文明乡风民风,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文明乡风民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涵养文明乡风民风,需要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加大普法力度,提高村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村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同时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引导广大村民自觉养成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意识。推进移风易俗。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把深化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作为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章立制、统一思想,引导村民转观念、破旧俗、树立对美好生活的正确追求,让文明乡风民风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打造乡土文化地标,助力凝聚乡村振兴思想共识。乡土文化地标,是每一个村民记忆深处标识化、表征化的家乡形象,承载着村民的共同记忆。打造主题突出、思想表达鲜明、内涵向上向美的乡土文化地标,能不断激发村民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思想共识。打造乡土地标,加快乡土文化地标保护。对有一定历史价值的乡野文化地标进行保护;加强村镇文化研究,组织专家学者对村镇重要的历史文化与各类文化体系进行系统和深入研究,构建村镇发展的完整脉络,凝练文化内核。加大村镇文化品牌建设与宣传教育。深入挖掘村镇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核,将村镇特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提炼文化主题,彰显文化特色。对广大村民加大村镇文化的宣传教育,促进村镇历史深入村民内心,激发村民热爱家乡、造福桑梓的信心和决心。
提升乡村文化数字化水平,为乡村振兴谱写新篇章。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各式各样的网络平台中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数字技术为乡村文旅等产业创新发展开辟出新赛道。提升乡村文化数字化水平,加强数字化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宽带进村”建设、乡村基站补盲建设,补齐网络基础设施缺口,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组成的“双千兆”网络建设,打通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进户的“最后一米”。以数字技术创新乡村文化表达方式,更好释放数字化赋能文化建设的红利,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媒介讲好新时代乡村故事,展示好乡村之美、人文之美和人性之美。
培育乡村文化骨干,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一方面,做好“内生”文章,利用好乡村现有人才,大力提升农民文化素养与技能,以乡愁乡情为纽带,培养一批熟悉和热爱乡村文化的“文化带头人”,让乡村增添文化活力。另一方面,做好“外引”文章,加强外部文化人才的引进。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职业学校、文化企业等在农村设立实训基地、生产基地、志愿服务基地,开展文化结对帮扶,让文化人才下乡,保证高素质文化人才的供给,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人才支持。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责编:伍镆
一审:伍镆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