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2024-12-16 07:4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曾雪凌子] [责编:伍镆]
字体:【

曾雪凌子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精准研判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秉持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立足国情、粮情,围绕国际形势、国内发展双重视角提出了一系列有关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构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战略,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彰显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之路。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确保粮食安全是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直接体现。历史上,中华民族常常面临饥荒威胁。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农业政策和措施,极大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保障粮食供应稳定,使中国实现了从过去4亿人食物匮乏到如今14亿多人饮食充裕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证人民衣食无忧,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凝聚力与引领力的根本所在。

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保障

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倘若缺乏粮食的坚实保障,国家的其他安全将无法得到有力支撑。农业无疑是维系生存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乃至稳固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粮食作为生活必需品和战略储备物资,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保障作用。早在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只有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保持社会大局稳定。”粮食产量是否充足、价格是否稳定,直接影响社会的有序运转和民生安定。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又提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把粮食安全列为国家安全的三大核心支柱之一。党的二十大更进一步指出,务必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一个国家只有立足于粮食基本自给自足,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加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确保粮食供应的稳定和安全,才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粮食安全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人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提升,其对粮食需求已不再是单纯的“吃得饱”,而是转向“吃得好”“吃得健康”。我国传统的粮食安全侧重于追求数量或确保基本温饱需求来构建粮食保障体系,这种单一追求粮食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与当前人民群众的需求已不再适用。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在讲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样化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食物观”着重强调要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角度出发,优化粮食供应结构。粮食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既可以是传统主食,如稻谷、小麦,也可以是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各类食物。“大食物观”强调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满足人民对食物各层次、多元化的需求。为满足人民对优质、多样、营养、绿色、安全食物的需求,要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丰富食物来源,推进供给体系与需求适配,同时提高和改善食物供给质量,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

以粮食安全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物质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聚焦于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而粮食生产作为乡村产业的主要支柱,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因此,粮食安全不仅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也是保障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物质支撑。要推动乡村振兴,必须高度重视粮食产业,以此为重要抓手夯实产业基础。高水平的粮食安全不仅是建设农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全球经济复杂变局中的“定海神针”。我们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应加速推进农业技术革新,探索并践行一条集约型、高效率、安全可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粮食安全不仅能够稳固国家基础,还能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与人才向农村汇聚,为乡村振兴注入磅礴动力与活力源泉。

(作者系湖南文理学院教师,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特约研究成员)

责编:伍镆

一审:伍镆

二审:印奕帆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