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这为湖南地方戏曲的“活态”传承提供了重要指引。湖南地方戏曲有湘剧、花鼓戏、祁剧、巴陵戏等,是湖湘文化的独特标识。近年来,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兴起以及网络视频等新媒体产品的爆炸式增长,湖南地方戏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亟须破解观众流失、传承不易等问题。须汇聚合力,推动湖南地方戏曲“活态”传承。
以数字平台突破地方戏曲剧场传播局限。新媒体时代,湖南地方戏曲须突破剧场传播瓶颈,搭乘数字快车。建立湖南地方戏曲数据库。进一步推动湖南戏曲文化数字焕新,应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整合湖南各地戏曲文本、舞台影像、演出资料等,加强不同剧种、不同形式的湖南戏曲数智资源库建设,为戏曲传承与普及、教学与研究提供丰富、立体、鲜活的数字化资源;借助前沿AI修复技术抢救、修复珍贵表演影像。拓宽湖南地方戏曲的数字传播场域。2023年,抖音演艺类直播总场次达到7143万场,其中戏曲直播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为此,应进一步利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数字化平台,开设戏曲讲坛、戏曲化妆、戏曲表演等特色课程,创新推出湖南地方戏曲“云剧场”“慢直播”,发布戏曲片段、幕后花絮、演员访谈等内容,宣传推广湖湘戏曲文化,使其走向更广泛受众。增强湖南地方戏曲传播效应。依靠数字社交媒体开放性破除观众与演员之间的壁垒,以弹幕、评论、打赏等参与式设计,让直播间观众跨越空间与演员实时互动;支持戏曲演员在抖音、快手、微博开设戏曲账号进行戏曲直播,实现从“圈内名角”到“网红明星”的身份转换。
以智慧舞台营造地方戏曲沉浸互动体验。利用360度全景视频、全息投影、VR/AR等数字技术手段的全景舞台,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观剧体验。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革新舞台艺术,实现情景交融。在尊重传统戏曲虚拟、写意的美学品格前提下,依靠6DoF、全息投影、孪生数字人、虚拟数字人等技术,对戏曲场景、人物、服饰等元素进行数字化处理并将其融入现代化舞台设计,颠覆地方戏曲“陈旧”“难懂”的刻板印象。比如在2024年湖南戏曲晚会上,沉浸式幻境秀《新刘海砍樵》、新中式湘剧《聂小倩》运用现代科技美化舞台,提升了湖南地方戏曲的演出品质以及知名度、美誉度。另一方面,采用现代设计拓展舞台容量,重塑“观-演”想象。探索T型、圆型等现代戏曲舞台设计,弥合表演区与观众区空间界限;使用LED屏幕、3D打印布景营造多元视觉效果、延展舞台空间,依靠物理时空的拉近变观剧者为“剧中人”;应用VR、AR等技术实现湖湘戏曲与湖湘音乐、湖湘舞蹈、湖湘电影等艺术形式的深度互动与融合,为受众带来别开生面的湖湘文化盛宴,增强对新生代的吸引与“圈粉”。
以文旅融合拓展地方戏曲市场生存空间。文旅融合是提升湖南戏曲文化价值、行业效能与市场效益,推动湖湘戏曲“活态”传承的有效手段。开辟城市文化综合空间,展现地域独特审美风范。打造集文化、艺术、休闲于一体的城市文化综合体,常态化推出高水平戏曲艺术表演。比如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作为一个集艺术表演、艺术展览、文化交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艺地标,每年为受众带来包括戏曲演艺在内的大量高水平演出,提升了长沙的文化品位。开展地方戏曲文化展演,塑造特色文化体验方式。定期举办湖南地方戏曲文化节、戏曲演出、戏曲竞赛等戏曲交流活动,助力提升地方戏曲行业效能。比如张家界举办“国际乡村音乐节暨地方戏曲展演”,将传统戏曲与现代音乐有机融合,获得了游客的喜爱与认同,拓宽了地方戏曲发展空间。开发戏曲特色文旅产品,发展新型文化旅游业态。探索将湖南地方戏曲元素融入旅游产品设计,开发一系列戏曲特色文创产品和旅游线路。比如,推出“戏曲脸谱”钥匙扣、手机壳、帆布包等文化衍生品;设计“戏曲寻踪”主题徒步游,策划推出探访古戏台、参观戏曲展馆、聆听戏曲故事、观看戏曲表演等沉浸式体验活动。
(作者系长沙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蒋玉青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