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找准乡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探索更适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农民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加速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聚焦产业发展,打造幸福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要让“土特产”成为乡村大产业,实现农民增产更增收。要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在深挖“土”的资源,彰显“特”的优势,拓展“产”的链条的过程中,着力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速构建现代化乡村产业体系。党员干部主动沉下去,聚焦乡村现有资源,避免资源利用方式上的简单模仿复制和片面追求规模扩张、数量增长,善于以“创新+创意”等方式,为乡村产业探索更多发展新路子,加速推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真正让“一方水土”更好地带富“一方人”。
聚焦治理效能,打造文明乡村。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意义重大。要坚持党建引领、大抓基层导向,着力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利用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成效,既要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也要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现实要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持续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积极性。要坚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依靠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解决群众的问题,加速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聚焦生态宜居,打造和美乡村。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积极探索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升级的生态需要的同时,更实现人民群众增产增收。要善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人居环境整治入手,带给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改变,也要激发人民群众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在发展壮大乡村产业的过程中,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实现“好风景”带来“好钱景”,有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
乡村全面振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党群干群携手前行,共绘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新画卷。
责编:印奕帆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