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焱
文化是民族之魂。今天,数字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席卷文化领域,为文化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它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为文化的传承、旅游与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变革,正深刻地重塑着我们与文化的互动方式,开启了文化繁荣发展的新纪元。
数字化赋能文化传承,让历史瑰宝在数字世界中“永续”。文化传承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然而岁月的侵蚀与人为的破坏却使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困境。近年来,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为文化传承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新路径,数字化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文化保护与传承之中。通过数字化记录与储存、建模与设计、交互与体验、移动应用开发、网络传播与共享等技术,湘西竹编非遗技艺与数字科技实现完美结合,不用到现场就能体验竹编技艺带来的震撼。越来越多古老的文物、历史建筑以及传统技艺等文化瑰宝得以跨越时空的限制,以数字化的形式完美呈现于世人眼前。人们不仅能够在互联网上随时随地领略其风雅神韵,线下还可借助VR装备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魅力,通过AR技术进一步了解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种数字化的传承方式不仅极大降低了对文物的损害风险,更使得文化遗产能够以更加生动、鲜活的形象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确保了文化传承的永续性,让后人能够永远铭记历史的厚重与辉煌。
数字化赋能文化旅游,让文旅融合在数字世界中“永传”。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传播与体验的重要载体,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文化旅游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与创意元素,催生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独具魅力的文旅新业态与新模式。旅游景区借助大数据分析与智能推荐系统,能够精准洞察游客的兴趣偏好,从而量身定制专属的旅游服务体验,实现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向深度体验式旅游的转型升级。例如,常德桃花源景区打造了一个集视、听、感、交互为一体的360°沉浸式体验场景,以高科技手段将桃花源的山水田园、历史人文等场景进行逼真还原。游客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那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能亲眼看到武陵渔人捕鱼、农耕画卷等《桃花源记》中的经典画面,感受千年文化在眼前重现的震撼。此外,线上虚拟旅游平台的兴起,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畅游全球各地的著名景点,实现了文旅资源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数字化赋能下的文化旅游,让文化在旅游的过程中得以生动演绎,让旅游成为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桥梁。
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让创新经济在数字世界中“永存”。文化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与无限的创意空间,催生了诸如数字影视、数字音乐、数字游戏、网络文学等一系列新兴文化业态,极大丰富了文化产品的供给种类与形式,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以网络文学为例,数字化使网络文学的阅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阅读,有声读物、漫画改编、动画制作等多种形式应运而生,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偏好,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立体的阅读体验。此外,数字化平台还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创业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生态环境,降低了文化创业的门槛与成本,激发了广大创作者的创新活力与创业热情,促进了文化创意人才的集聚与成长。数字化赋能下的文化产业,不仅实现了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更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源泉,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