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泳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事创业的氛围如何、干部工作状态如何,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各级各部门应当怀着赤诚心、责任心、关切心深入基层一线,在为基层减负赋能、落实实绩考核、强化监督效能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基层真正实现轻装上阵。
减负赋能,把功夫用到干事创业、为民服务上。“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工作的真实写照,应对一些毫无必要的会议、堆积如山的文件、名目繁多的检查,不仅耗费了基层干部的大量精力,让基层干部分身乏术,更如沉重的枷锁,束缚住了他们干事创业的手脚。要给基层减负赋能,就要下功夫拆掉“花架子”、避免“走过场”,解除基层干部身上的“枷锁”,让其做到轻装上阵。各级各部门要全力为基层干部排忧解难,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加宽松、高效的工作环境,搭好“过河桥”,撑起“干事帆”,划开“服务船”,让基层干部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切实解决群众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切实做到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
以实绩考核干部、激励担当。为基层减负,确实减轻了广大基层干部的压力,但有少部分干部却将“减负”作为不担当、少作为的“挡箭牌”,从而让减负变了形、走了味。唯有以实效为导向,方能拨云见日,不断为基层干部松绑赋能。当然,要切实减负,还需要以考核作为“指挥棒”“风向标”,规范创新干部考评体系、奖惩制度、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区分定量考核指标及定性考核指标,增加民意调查测评内容,以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决防范“闭门造车”“弄虚作假”行为,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看“数据”向重“实绩”转变,把精力用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强化监督效能,锐意激浊扬清。近年来,党中央陆续出台的一系列规定,为基层减负筑牢了坚实的制度根基。但是,个别地方热衷于“搞变通”“玩花样”,致使一些减负举措沦为“空头支票”,未能真正落地见效。因此,为基层减负的“种子”能否真正落地生根,监督必不可少。这就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担起主体责任,放下架子、迈开步子,建立闭环式、动态化督查机制,以严的标准、实的举措深入基层一线排查问题,对当场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对落实不力的现象严肃问责,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处遁形,持续营造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工作氛围,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蔚然成风”。
责编:印奕帆
一审:印奕帆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