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重“术”轻“道”、重“西”轻“中”和重“硬件”轻“软件”等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辩证思维、人生智慧,为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提供了独特而宝贵的资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充分挖掘、弘扬其中的“心育”资源,赋能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
推进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是“心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课程理念方面,高校应明确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与时代价值的目标方向,聚焦其中人生哲学、道德素养等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文化元素,结合现代心理学理论,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策略。在课程设计方面,开设“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儒释道思想与心理调适”等跨学科课程,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和调适策略。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开设了“儒道经典与人生智慧”通识课程,广州中医药大学开设了“儒家思想与心理健康”课程,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好评。在课程内容方面,可从历史典故、名人传记、成语短句中挑选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案例,通过案例调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领悟其中的智慧,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心理问题。
推进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创新。当前,高校心理咨询活动大多遵循西方理论和方法,而从中华传统文化角度考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意识和经验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可运用中医阴阳平衡的理念,引导大学生在面对心理问题时,更加注重内心的和谐与平衡,通过调整心理状态来解决问题。还可以运用孝道、礼仪、忠诚等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开发针对大学生具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辅导方案。比如: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哲学思想,孕育了无数关于人生处世的智慧,强调追求适度和平衡、避免极端和偏颇,提倡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不拘泥于一成不变的规则和模式,可在此基础上开发大学生情绪调节辅导方案;还可依据儒家应对逆境和挫折的方法,开发大学生压力应对和情绪管理辅导方案。再次,构建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比如,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心理健康”APP等。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素养不高和工作实效不强等问题。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其一,在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中,可柔性引进传统文化专家。聘请具有深厚传统文化根基的心理咨询师和传统文化学者等作为兼职教师或顾问,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指导。其二,加强对在岗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培训。儒家文化讲“修己安人”,一个具备传统文化素养的心理课教师既能通过自我提升,让人格心性日趋完善,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发展。可定期举办传统文化素养培训班,引导教师系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性哲学理念方法和实践路径,提升高校心理育人整体水平和实际效果。其三,鼓励高校与博物馆、展览馆等拥有丰富传统文化资源的场馆建立合作关系,发挥传统教育中环境、仪式对个体精神秩序的建构作用,对大学生“心育”工作进行有益补充。
【作者单位:湖南工学院。本文为202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儒家式应对思想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24JP108)阶段性成果】
责编:欧小雷
一审:欧小雷
二审:蒋俊
三审:石伟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