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
作为教育资源重要的配置方式,职业教育是全球范围内被视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个体潜能的有效手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需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妇女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妇女不仅是参与者、建设者,更是享有者、获益者。自“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施行及《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实施以来,职业教育为助力我省农村妇女全面发展正发挥出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赋能农村妇女职业能力、提升职业自信、坚定职业自觉呈现出显著的牵动效应。立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原则要求,推动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她力量”,尤其需要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并在特色产业、数字经济等赛道发力。
创新职业教育实践模式,全面强化党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近年来,湖南省各级妇联始终坚持以“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为抓手,开展农村妇女带头人专题培训活动,助力广大农村妇女成为乡村振兴经济建设中的关键力量。各级因地制宜创新合作模式,提出了“协会+公司+农户(妇女)”的联合经销模式,“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级联互动模式,产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政府+社会+妇联”的协同工作模式等,使农村妇女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完善农村妇女职业教育体系,应全面强化党建引领。一要进一步强化性别平权与女性自主的观念引导。要在培育创新思维、激发创业意识和传授实用技能之余,更加注重普及性别平等理念,引导农村妇女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价值与法律权益,引导社会逐渐消除对农村妇女的刻板认识,促进社会对农村妇女在乡村振兴建设中的身份尊重、能力认可与价值认同。二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助力和公益实践的模式引领。应以免费培训、渠道对接、政策帮扶、金融支持等形式切实为农村妇女打造“能就业,就好业”“能创业,创成业”的职业扶持环境,助力农村妇女摆脱坚守传统农业、绑缚家庭生活的困境,逐步提升农村妇女的生活幸福值、社会满意度与政府认同感。
深度完善职业教育产教形式,持续加强特色产业助力。在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深化改革的当代实践中,职业教育促进了农村妇女职业形式的多元化与职业技能的专业化,提高了留守妇女就业收入保障和流动妇女回乡就业热情。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湖南不断强化对农村妇女的职业教育培训和就业引导,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搭建农村妇女职业联合体系,创造出了一系列经典的农村妇女创收模式。例如,湘西十八洞村通过打造苗绣合作社,带动2600余名村民通过苗绣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直接带动十八洞片区350余名妇女在家门口就业;长沙开慧镇的“霞姑计划”,通过“非遗传承人+社工+志愿者”联动创新模式,将手工编织产业发扬光大,为农村妇女举办专业的钩编培训,带动了约400名农村妇女就业;江华、安化、茶陵等地的茶叶产业,浏阳、桃江、宁远等地的特色种植业,在地域优秀企业、优秀带头人和地方政府等多元协同下,实现了农村妇女就业模式升级,经济收入明显提升。完善农村妇女职业教育体系,还应持续加强特色产业助力。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特色产业的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加大针对性强、实践性强的技能培训规模和频次,扩大特色产业的岗位需求,加强对农村妇女的职业引导和岗位引荐,助力农村妇女劳动力得到充分优化与科学配置。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特色产业的职业教育培训内容。通过推行专业化、创新化的职业教育以及“家门口”的工作岗位,吸引流动妇女回乡就业创业,助力农村妇女实现经济创收与养老抚幼相兼顾,以平衡农村社会生态的形式助力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激励广大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巾帼智慧和力量。”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促进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领域内的就业规模在不断增长,数字职业从业者不仅分布在一二三产业,而且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政府应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为女性创造更多数字经济领域优质就业机会。数字时代的结构性变革即将掀起一场“未来工作革命”,政府应适时出台支持数字化技术、平台组织、商业模式发展的相关政策,打造数字化就业指导平台,赋能妇女发挥人才优势,推动我省妇女实现更高水平、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与创业。应因地制宜升级职业教育的理念、内容和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深度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模式,持续为农村妇女传授新技能、真本领,为农村妇女发展全面赋权、科学赋能、稳定创收提供持久动力。
【作者单位:湖南韶山干部学院。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南农村留守妇女能力发展研究”(19YBA339)研究成果】
责编:欧小雷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