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引领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2024-10-28 08:5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陈小平] [责编:刘畅畅]
字体:【

陈小平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一重要指示,明确了文化赋能思政课建设的鲜明导向,揭示了思政课建设的动力源泉,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应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奋力开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新局面。

坚持以高度文化自信汇聚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新动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库。以高度文化自信汇聚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新动能,必须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思政课底蕴,增强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思政课应讲清楚其历史演变、核心思想和独特价值,通过剖析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等,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革命文化绘就思政课底色,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必胜信念。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思政课要结合革命文化中的革命精神、牺牲精神、奋斗精神等,讲清楚革命历史、革命故事和英雄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革命意志和斗争精神。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思政课活力,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思政课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和实践要求,结合时代主题、国家政策和时事热点,引领学生成为“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拓宽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新视野。开放与包容一直是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同时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思政课需要与时俱进,秉持更开放的心态和更包容的胸怀,不断探索新的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提供强大支持。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拓宽国际视野。通过国际案例和跨文化研究,使学生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构建协同育人体系。通过融合式教学,推动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合力;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引导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育创新精神。激发全社会协同育人活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推动思政课改革和发展;学校应制定建设规划,加强队伍建设,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通过企业、社会组织、家长等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大思政”育人格局。

坚持以守正创新的品格构筑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新格局。守正创新是文化自信的不竭动力,也是新时代思政课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守正创新,不仅要坚守思政课的本质和特色,还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使之更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实现内涵式发展。

坚守思政课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坚守政治立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学生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成长成才。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和目标。思政课要及时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热点问题,重点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重大成就,这是“大思政课”鲜活的现实资源。在教学中,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和形式。坚持以创新为动力,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方式,构建思政课教学“理论+实践、专业+思政、线下+线上”等模式,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找准理论困惑点、兴趣爱好点与情感共鸣点,解答好在哪用力、如何用心、对谁用情等问题,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凝聚价值共识、规范道德行为、涵养家国情怀的功能,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推动思政课建设取得新成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新力量。

【作者系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中医药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本文为“湖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湘教通〔2021〕94号)”阶段性成果】

责编:刘畅畅

来源:华声在线

焦点图